要小心胃病变成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发病率有随年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自临床广泛开展纤维胃镜检查以来,由于能在直视下观察胃黏膜的病变及其演变过程并进行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从而使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更为准确。
★慈海医生表示,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原理尚不十分清楚,根据实验与临床观察,其多与某些慢性刺激(如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与药物、不良的饮食习惯、细菌及其毒素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免疫因B族维生素摄入不足使胃黏膜缺乏素、胆汁反流及长期蛋白质与营养等有关。
慢性胃炎的病灶可局限于胃的一部分(常见于胃窦部),也可波及全胃。在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三种。
慢性胃炎的常见病因
1、急性胃炎的遗患
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2、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进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烟草酸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所致。
3、十二指肠液的反流
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黏液,并破坏胃黏膜屏障进一步引起损伤。
4、免疫因素
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黏膜内可找到壁细胞抗体;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患者血液中发现有内因子抗体,说明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5、感染因素
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黏液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杆菌(HP)存在,其阳性率高达5O%~8O%,此菌并不见于正常胃黏膜。凡该菌定居之处均见胃黏膜炎细胞浸润,且炎症程度与细菌数量有关。
肠胃不好?给它来个彻底的检查吧~~~
医院消化内科医师温馨提醒:如果出现肠道疾病症状,如食欲缺乏、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黑便等医院检查,以免病情恶化。
胃肠镜检查注意事项
无痛胃肠镜是对结肠进行检测的传统方法,随着无痛胃肠镜的发展与普及,消化内科医师越来越关心肠道准备这个问题。肠道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决定无痛胃肠镜的检查质量。
肠镜检查注意事项
1、如果您长期便秘,请向医师说明。检查前3天可服用少量乳果糖或小剂量硫酸镁溶液。
2、如果您常规服用降压药,可以在服用缓泻剂前1小时服用。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进食,所以降糖药不用服用。
3、非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表现时,可适当喝一些白糖水(白糖水没有颜色,不会影响肠镜检查)。
4、如果您在月经期,请向医师说明,错开月经再做肠镜检查。
5、如果需要肠镜下作电切等治疗,并且您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一定要向医师说明。
6、检查之后,不要马上进食,待结肠内气体排出,腹胀消失后进易消化流食。
慈海医生介绍廖志新
消化内科硕士副主任医师
从事消化内科近20年,对消化内科常见病、疑难病诊治有丰富经验,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及微创介入术。在国内专业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熟练掌握胃肠镜操作及内镜下止血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食管狭窄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术、粘膜切除术、经皮肝动脉、脾动脉栓塞术、PTC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