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
医院作者:张建义张羽中
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是临床较常见的心血管急症,院内死亡率较高,近些年来由于临床的重视、及时的诊断治疗,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有7-11%,伴有休克者死亡率为25%,如伴有心肺功能衰竭者死亡率上升为65%。肺血管床的急性阻塞可引起不可逆的右心室(RV)功能衰竭、是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如果APE再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尽管相对少见,但临床情况严重。当APE患者伴有RV缺血时易并发ACS,ACS又使RV发生不可逆的功能衰竭,使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增高,因此早期正确诊断治疗十分重要,此时如给以及时的溶栓及支架植入术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尽就APE合并ACS的机制及其心电图(ECG)诊断等问题简述如下:
一、APE合并ACS的机制。
APE合并ACS者临床相对少见,诊断也较困难,因为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另外,是APE合并ACS,还是ACS继发于APE,亦即二者孰因孰果,临床有时也难以迅速鉴别。根据近些年来的文献报道,APE合并ACS的原因、机制有一下3个方面:
1、ACS继发于肺动脉高压。
APE时的肺动脉高压引起RV的后负荷增加、后者又引起RV劳损、透壁性心肌缺血、乃至RV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这种情况下应排除患者的冠脉无明显的病理性改变,但后者临床难以做到。Coma等曾报道过6例APE合并ACS死亡后的解剖病例,只有1例患者冠脉无明显的病理改变,其余5例无论是右侧还是左侧冠脉均有明显的机械性阻塞。
2、APE患者伴有未曾诊断的卵圆孔未闭(PFO)。
如果患者存在此种先天性心脏畸形,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栓可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心房,然后再顺血流进入冠脉系统,造成冠状动脉的栓赛。Budavari等曾报道3例APE合并ACS的病例。这些患者临床均先诊断为APE,但伴有APE不能解释的ST-T改变,在行冠脉造影(CAG)及超声心动图(UCG)检测时发现患者有未曾诊断的PFO,患者的AMI系来自右心房的栓子造成冠脉系统的栓塞。
3、原有严重的冠脉病变。
由APE诱发ACS。这些患者原本就存在严重的冠脉病变,当发生APE时大量儿茶酚胺释放,造成冠脉痉挛,以及凝血系统的激活,使原已存在的冠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而发生ACS。如果患者伴有原发的右冠脉(RCA)病变,在发生RV梗死时可引起RV的收缩功能降低,使APE病情进一步恶化。Kap?on等曾报道1例80岁的女性APE患者,APE后仍有持续的胸痛,血清肌钙蛋白I(TNI)水平增高,经CAG证实为冠脉前降支(LAD)有严重的病变,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病情稳定。Ahmet曾报道1例APE合并ACS的患者、持续胸痛、血压降低并发生心房纤颤,实施PCI后心律失常很快消失、低血压状态也很快纠正,说明APE合并ACS患者及时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二、APE合并ACS的ECG诊断
APE时ECG改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常见的有窦性心动过速、非特异性ST-T改变,RV压力超负改变,包括右胸导联T波倒置,S1Q3T3、S1S2S3、短暂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阵发性房颤(PAF)等房性心律失常,肺性P波、电轴右偏等,这些改变的阳性检出率为12.5%~27.6%,阳性率不高。如APE合并了ACS,后者以左心病变为主,左右心室病变同时出现、反而有可能提高了APE的诊断率。回顾国外近年来的研究报道,APE合并ACS的ECG诊断归纳为以下5条:
1、左右心室病变各自诊断、1+1=2。
因为本文讨论的是APE合并ACS,所以ECG应首先出现APE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出现左胸导联的ST段抬高或压低,或者是APE不能解释的ST段改变、即提示APE合并了ACS。如ECG首先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1Q3T3、S1S2S3、RBBB、房性心律失常等,同时伴有左胸相邻的≥2个导联的ST段抬高或压低≥0.5~1mm,即考虑APE合并了ACS。在此重点强调的是左胸导联的ST段改变不能单纯理解为右胸导联的对应性改变,哪个部位的ST段异常、就应考虑是该部位的病理性改变、而不是单纯的对应性改变,这一点已基本成为业内的共识。如图1所示、右胸导联为不全RBBB、ST段压低、T波倒置,而左胸导联也出现了ST段压低、T波倒置,如按对应性改变理解的话、左胸导联应出现ST段抬高、而不是压低。因此左右心室病变应各自诊断,即1+1=2、即APE合并了ACS。图略
2、T波改变对APE合并ACS的诊断价值。
T波倒置在APE和ACS患者的ECG中均很常见,对APE与AC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Kosuge等曾两次报道其研究资料,第一次发表在年,该研究包括40例APE及87例ACS患者,分析两组患者胸导联T波倒置对诊断及鉴别诊断APE和ACS的意义。结果示ACS患者胸导联T波倒置者89%为LAD病变,均经CAG证实。而APE患者的T波倒置主要发生在II、III、aVF、V1-2导联,而很少出现于I、aVL、V3-6导联;与此相反、ACS患者的T波倒置也很少出现于III和V1导联,出现频率只有1%。上述改变对APE诊断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9%,阳性预测值为97%,阴性预测值为95%。Kosuge同时还报道肺性P波、S1S2S3、S1T3Q3、低电压、以及电轴偏移等对APE诊断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很低。
Kosuge等在年又发表了第二次研究资料,包括例APE及例ACS患者,发现APE患者T波倒置的胸导联个数显著低于ACS患者(4.8+/-1.8vs.5.5+/-1.7,P0.),T波倒置的幅度也显著低于ACS患者(3.4+/-2.0vs.4.7+/-3.3mm,P0.)。APE患者T波倒置的导联主要发生在III和V1-2导联,T波倒置的最大峰值也在V1-2导联,这些改变可作为APE与ACS的鉴别诊断点,其敏感性达98%,特异性为92%,准确率为94%。
以上为T波倒置对APE与ACS鉴别诊断的意义,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达到88%~99%,如果这种T波改变在左右胸导联同时出现,既有II、III、aVF、V1-2导联、也有I、aVL、V3-6导联的T波倒置,即考虑APE合并了ACS。
3、右胸导联ST段抬高对APE合并ACS的诊断意义
APE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是首先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的骤增使RV后负荷急增,引起RV劳损、进一步发展可引起RV心肌的透壁性缺血乃至RV梗死,此时应加作右胸导联ECG,如V3R-V5R导联,如出现ST段抬高≥1mm,则考虑RV梗死,RV梗死也是ACS。图略。
4、aVR导联ST段抬高对APE合并ACS的诊断意义
由于APE可引起RV心肌的透壁性心肌缺血及RV流出道的缺血、ECG可出现aVR导联的ST段抬高。ACS患者如为冠脉左主干及/或3支血管病变(LMCA/3-vd)、以及LAD近端狭窄者亦均可出现aVR导联的ST段抬高。无论是APE还是ACS患者、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者均说明临床病情严重、患者的预后不良,因此aVR导联ST段抬高对于APE或ACS、或者APE合并ACS患者来讲、对临床危险分层的意义大于诊断的意义。如图5所示患者第二天出现aVR导联ST段抬高,同时也显现侧壁及RV梗死的图形,说明APE病情危重、合并了ACS并且为多支血管病变、冠脉病变严重,结果是患者在给与ACS治疗前死亡,故aVR导联ST段抬高是临床风险及不良预后增高的象征。
总结:APE患者出现严重的RV功能不全、持续胸痛时应想到APE合并ACS。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是临床医师的强制性职责。最为简便易行的是ECG,其诊断标准总结如下:
1、左右心室各自诊断、1+1=2。如窦性心动过速、S1Q3T3、S1S2S3、RBBB、房性心律失常等,在此基础上出现APE不能解释的ST-T改变,或左胸相邻的≥2个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0.5~1mm。
2、左右胸导联均有T波倒置、APE以III及V1-2导联为主、倒置最深者在V2导联;同时出现左胸导联、如I、aVL、V3-6导联的T波倒置。
3、右胸导联ST段抬高≥1mm。
4、aVR导联ST段抬高≥0.5mm。
5、左胸导联ST-T改变不应单纯考虑为RV病变的对应性改变。
供稿单位:医学网
太原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