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血压加动脉瘤,颅内核炸弹

患者覃某,男,60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不省人事,躁动不安,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医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提示: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医院给予对症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之后由我院救护车接回,门诊拟“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问诊病史发现,患者既往发现高血压病10年,血压最高达/mmHg,不规律服药,控制不佳。入院查体:血压/95mmHg,浅度昏迷,躁动不安,刺痛不能睁眼,四肢肌力4级,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

诊断:

●右侧脉络膜动脉瘤破裂出血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梗阻性脑积水

●双眼玻璃体浑浊并出血

治疗:

入院后急诊行脑室外引流+ICP探头置入术,在全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影像显示:右侧脉络膜动脉瘤,囊状,窄颈,大小约4.0mm*3.5mm,朝右后生长,余脑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确定该右侧脉络膜动脉瘤为责任动脉瘤,行该动脉瘤栓塞治疗)。颅内压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尝试夹闭拔管失败,7日后行另一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每天引流约ml血性脑脊液,但夹管后ICP迅速上升至30mmhg以上,多次夹闭引流管,尝试拔除失败,遂于年1月12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腰穿证实压力与引流泵压力一致,引流通畅,经积极治疗,病情逐渐平稳,病情稳定后给予高压氧等康复治疗,经治疗神志逐渐清醒,清醒后感双眼视物模糊,转外院治疗,诊断为双眼玻璃体浑浊并出血,并在该院行双眼玻璃体切除,积血切除术。经跟踪随访病人术后双眼视力改善,视力逐渐恢复。

专家点评

脑血管疾病中,排名前三位的是脑血栓、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并非肿瘤,而是颅内血管壁的局部膨隆,如同膨大的橡皮水管,相当于颅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或病残率极高。如果不及时针对动脉瘤进行治疗,多数病人会在数年内死亡,是名副其实的“冷血杀手”。

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再治疗,有很多的病人仍然有可能死亡和残疾,发生的比率分别在10%和20%左右,因此,最好的是在破裂之前就能够发现动脉瘤并治疗,目前已经有无创的检查手段,也就是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动脉瘤处理的方法有手术夹闭,血管内介入治疗,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要根据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和病人的状况而定,动脉瘤在破裂前或破裂后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结果大部分是满意的。

其实,高血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引起的并发症。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脑出血(H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近百年来虽然国内外已有众多医学机构研究,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3/4以上存活者遗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中一旦检测出高血压就需要明确病因,及早用药治疗,积极控制血压,防治并发症。高血压是引起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因素,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过分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等,都容易引起脑血管疾病等危象。

高血压并发症尽管发作急骤,但是并不是不可预防的,预防高血压并发症需要先确保血压平稳,把血压控制在比较稳定的范围内,然而要使血压稳定,就需要坚持用药一段时间。

相关知识高血压护理八个误区

●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减轻各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不用药亦可降压。

●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术前术后

编辑:WJ&KB

来源:医院

医院简介

医院是国务院国资委全资建设的现代化大型脑专科医疗机构,由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华润集团”子公司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医院设有38个临床诊疗和功能检查科室,设备总值逾3.8亿元人民币。

广东省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

办院思路:技术建院、质量建院、创新建院

核心价值观: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愿景: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zlyy/67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