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
春节前后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春节期间大家比较兴奋,休息可能不充分导致劳累,另外天气比较寒冷,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容易出现心脏疾病症状。由于风俗习惯,很多人打破生活规律,自乱生物钟,心脑血管病人如何在节日喜庆的冲击下更好的照顾自己呢?
心脑血管疾病——注意病前预兆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前,会有一些预兆。专家提醒中老年人,如果感觉疲劳头晕,休息之后也不能缓解症状就要提高警惕。同时,心慌、胸闷、气短、烦躁、郁闷、失眠等症状也往往是心脑血管的危险信号。最近观察发现,中老年人手指发麻、抽筋等症状也可能是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如果经常反复地出现上述几个症状,就可能会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医院就诊,以免发生意外。
春节期间中老年人可适量进补一些有益心脑健康的食品(如枸杞、茶叶、决明子等),以保持血管年轻和提高心肌动力,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健康快乐地过新年。
四招教你远离心脑血管病
第一招:情绪稳定
不大喜,避劳累,起居如常,使“生物钟”仍保持规律、平衡的稳定状态。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积极情绪表现为快乐、喜悦、舒畅等,这些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增强抗病能力。而消极情绪则表现为忧虑、悲伤、烦恼、焦急等,若长期下去,可使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而发生一系列疾病,脑血管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第二招:娱乐有节制
时间不宜长,不参加竞争性强的活动,电视也要少看,切忌通宵达旦地泡在牌桌上。心血管病患者应按时休息,熬夜久坐有可能引发肺栓塞等心血管病和颈椎病腰椎病。
第三招:适量进餐
不暴饮暴食。尤其是饮食中脂肪、热量过高,造成血脂、血压和血糖上升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饮食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少吸烟,少喝酒。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第三招:准备应急药
有病的老人常备一些应急药。使用心绞痛急救药有技巧,将药物嚼碎含于舌下,发生心绞痛时,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并立即将硝酸甘油嚼碎含于舌下,而不是置于口腔内或舌面上。如唾液较少,可含点水,以使药物尽快溶解,从口腔吸收,从而迅速发挥急救的效果。有些患者担心长期含服硝酸甘油会产生耐药性,因而每次发作时“尽量少用,能熬则熬”。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每次心绞痛的发作,患者都要承受一次心脏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如不及时含服硝酸甘油,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
脑康复之家,为您激活沉睡的脑。从“认脑”、“知脑”、“护脑”、“健脑”、“治脑”等方面,解析脑的功能及其处理信息的独特机制和内在规律,对脑的老化及各种疑难脑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手段提出全新的理论观点和科学主张。(请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