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我院肿瘤内科一病区主任程金刚走进德州综合广播.1频道《健康快车道》,现场对肝癌的防治与管理进行解读。
发病率: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二位。 病因:肝癌的发病原因主要与病毒性肝炎有关,大约90%患者有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HBV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是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其次长期接触黄曲霉毒素及饮水污染,长期大量饮酒,亚硝酸胺等化学物质、遗传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肝癌的发生。
程金刚做客德州综合广播
临床表现:肝癌起病隐秘,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本病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或以转移病灶为首发表现,①肝区疼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②肝脏进行性增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③黄疸一般出现在肝癌晚期,多为阻塞性黄疸,④肝硬化征象,出现腹水迅速增加且难治,腹水一般为漏出液,⑤进行性的全身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及恶病质等。 诊断:①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特异性的标志物,阳性率约70%,现已应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疗效及预测复发。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AFP>ng/ml为诊断肝癌的条件之一,对AFP逐渐升高不降或>ug/L,持续8周,应结合影像学及肝功能变化作综合分析或动态观察。其他血清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II(GGT2)、异常凝血酶原(APT),碱性磷酸酶同工酶(ALP-I)等有助于AFP阴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②超声为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方法,方便易行,可检出直径>1cm的占位性病变;增强CT或MRI是诊断及确定治疗策略的重要手段,可以更加客观及敏感的显示肝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诊断肝癌的重要补充手段,当增强CT/MRI对疑为肝癌的小病灶难以确诊时;③超声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时确诊肝癌的最可靠方法,但为有创性检查,且有出血风险,需视情况而定。 治疗:肝癌对化疗及放疗不敏感,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肝移植、血管介入、射频消融等,肝癌治疗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局部治疗如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射频消融术或肝动脉栓塞,其中肝动脉栓塞是目前非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常用方法。
专家简介
程金刚
肿瘤内科一病区主任
主治医师
山东省医师协会化疗医师分会委员,德州市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实体肿瘤的化疗、靶向、免疫、介入治疗。
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