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故事盛开在射线下的ldquo

“木兰著重甲,昼夜平心病;玫瑰非铿锵,风雨见彩虹”。人们一谈起护士,那可爱的、圣洁的白衣天使形象便跃然在眼前。她们纤尘不染,一袭白衣,一顶别致的燕尾帽绾结在秀发之上。但有这么一群护士,她们被称作“铅衣玫瑰”。在神话中,玫瑰既是美神的化身,又溶进了爱神的鲜血,她集爱与美于一身。然而有一种玫瑰花不是开在芳香四溢的玫瑰园,而是盛开在射线之下,她们就是介入护士。

介入治疗不同于普通治疗手段,而是通过X光机等影像设备,利用头发丝一般粗细的导丝,在患者血管等管道中“游走”,对疾病进行诊治,这就要求介入护士不仅要和所有护士一样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还要经过专科培训,获得“放射人员从业资格证”及“介入专科护理资格证”。介入放射治疗领域可以从头到脚,既能对脑动脉瘤做介入栓塞治疗,又能为冠状动脉、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开通血管,还能为肝癌、肾癌、膀胱癌等患者进行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以及解决输卵管堵塞引起的不孕症、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大咯血问题。介入医生需要通过X光照射显影,为患者进行精准手术。可以说,X光机是医生的眼睛。但是,超量的X光射线对人体有伤害,介入手术间电动门口都会贴着“小心辐射”的警告语,一台冠状动脉造影设备的辐射量就相当于次胸片,一天手术下来相当于做一万多张胸片。介入人员也因此被比喻为“吃射线”的人。

“我院介入室9人的队伍里,女性占了4人。在国外,这个工作被称为‘管道工’。起初大家对介入室是排斥的,因为学医的都知道,经常接触射线的人,患癌风险大大增加,甲状腺、性腺等腺体分泌也会有不良影响。尤其对女性,更为敏感。”介入室最“年长”的玫瑰——护士长杜娟发自内心的说,“医院介入发展需要,医院安排,一边学,一边感兴趣了,从最初的排斥转成了现在的坚持。”

介入室医护人员为了避免累计接受辐射带来的危害,长时间置身导管室的医生、护士、技师都需要穿上一种内加铅层的防护服——变身“铅衣战士”。对这些“战士”来说,10多公斤重的铅衣就成了他们上“战场”的护身铠甲。

穿着铅衣工作绝对是一项体力活,相当于把6瓶1.5L的矿泉水都背到身上,护士们还常常需要疾步奔走于耗材库房和导管室之间递送材料。“忙完一天腿像灌了铅,脱下铅衣后人都感觉要飞起来。”这是所有铅衣人的感受。手术期间因为节奏紧迫而紧张、工作量巨大而繁重、铅衣沉重而不透气,医护人员穿在铅衣里面的工作服早已全部湿透。一台手术配合下来仿佛蒸了场桑拿。她们已经没有一丝力气,有的靠在墙上喘息着,有的搭着脑袋坐在地上休息,但她们豪无怨言,言语间只有病人被救治过来的欣喜和满满的成就感。休息片刻,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互相击掌鼓励,道一声“回家注意安全”。

体重不到50公斤的陈亚婷主任是介入室最纤瘦的战士,穿最小号的铅衣都得把腰部叠起来一段。“刚开始做这份工作也觉得不适应,穿上铅衣胯骨都觉得坠,下班后只想躺着。”印象深刻的是,一名20岁的年轻女性,因为产后大出血,医院转来我院,送入介入时人已因失血过多而休克。陈主任紧急为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堵住出血点,保住一条年轻鲜活的生命,保全了一个家的希望。护士嘟嘟,夫妻双方都是外地人,老公又经常在外出差,无人照看年幼的女儿,每次急诊总是将孩子独自锁在家中,下班后又匆匆赶回家照看女儿,几年来从未因家事耽误科室工作,每每提及此事总是对孩子充满愧疚。新入科护士爱玲,刚满一岁的孩子意外烫伤,她照看孩子的同时还坚持专业学习,担心无法胜任工作,拖累同事。介入知识日新月异,大家都是为人妻、为人母,但一提进修学习,都积极报名,踊跃参加,提升技能的同时不提要求不搞特殊。

我院胸痛中心成立后,介入室与急诊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一起为无数急性心梗患者赢得了“黄金救治时间”,成功挽救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白天,急诊电话铃声响起,大家便立即分工协作投入到紧张的抢救战斗中;夜晚或者节假日,他们在接到急诊电话的第一时间,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科室,迅速投入到一场场生命抢救战中。她们常常以柔弱的身躯,穿着厚重的铅衣,每天坚守在布满射线的手术间,从来没有抱怨,默默配合医生完成治病救人的使命。我们深知患者的健康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敢于承担,勇于面对,甘愿奉献,我们年轻,但我们并不简单,铅衣虽重,重不过生命的重量,重不过介入室外患者家属那殷切的希望。

一根导丝系着生死,越过黑暗的险滩,任射线侵袭,永远不说放弃……你伸出双手,紧握那一线生机,你一身铅衣让生命不再游离,透过厚厚的玻璃,清晰可见你晶莹的汗滴,无影灯下用生命守护生命……岁月静好的背后是那一朵朵绽放的“铅衣玫瑰”!

end

总编:汤文平

审核:杨劼臻

责编:杨伟

编辑:刘亚菲

稿件来源:介入室杜娟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cs/126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