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是周钟阳、裴士文
周钟阳,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东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对颅脑损伤和颅内肿瘤的手术和救治、难治性癫痫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介入治疗和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有深入研究,参加了多项科研课题分获省、市科学进步奖,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裴士文:医院神经外科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自研究生期间起一直从事脑血管性疾病研究,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国内核心杂志发表专业论文两篇,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就是脑动脉血管壁的异常膨出,就像脑动脉血管壁被吹起的泡,里面充满动脉血液,破裂时就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即脑出血的一种。
颅内动脉瘤有哪些危害?颅内动脉瘤就如同脑内的不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爆炸。颅内动脉瘤第一次破裂死亡率达30%-50%,如不经治疗,幸存者可定会再次发生动脉瘤破裂,且死亡率高达90%以上,此类疾病发生极其凶险,有15%的患者根本来不及抢救,在入院途中就已经死亡,因此长途转院如至外省治疗风险巨大。幸存者则会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甚至植物生存状态,毫无生活质量可言,长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颅内动脉瘤患病率情况?据统计,我国颅内动脉瘤患病率高达1.2%-6%,蚌埠全市人口约万,那么颅内动脉瘤患者就有4.4万-22万人,这是很大的群体。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原因有哪些?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先天性血管壁发育不良及后天获得性血管退行性变(高血压、感染、外伤、细胞凋亡、脂代谢异常等)有关。
哪些人易患颅内动脉瘤?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的病人发生动脉瘤的几率比较高,据研究表明,不良嗜好如吸烟与动脉瘤发生呈正相关关系,吸烟者更易患动脉瘤。
如何发现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未破裂时常无明显症状,较大的颅内动脉瘤因占位效应,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下降,眼睑下垂等症状,但大多数患者都是因劳累、情绪激动、咳嗽、用力大小便等引起血压升高,导致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出现剧烈头痛甚至昏迷而就诊。头颅CT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CTA、MRA可发现动脉瘤的存在,但最精确的检查是脑血管造影即DSA。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国内外专家的共识都是积极治疗,早期干预,防止动脉瘤破裂,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
开颅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术的优势比较?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开颅夹闭治疗为主,创伤较大,患者恢复时间也较长,部分年龄较大的患者或伴有基础疾病的,对于开颅手术常不能耐受,导致开颅夹闭治疗无法进行;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解可脱性铂金弹簧圈系统的研制成功,血管内介入术已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只需要在股动脉上扎个针,通过微导管将栓塞物送至动脉瘤内,使其隔绝于血流循环之外,创伤极小,患者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一般三天可以下床,一周就可以出院了。
颅内动脉瘤治疗后是否会有复发?任何治疗手段都不能%阻止动脉瘤术后的复发,但随着介入材料的发展及介入技术的进步,如支架辅助技术的产生,血流导向装置的出现,目前经过介入治疗的动脉瘤复发率已非常低,且通过定期随访,及时治疗,已基本可以杜绝动脉瘤术后的再出血。
我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情况?我市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一直处于全省前列,蚌埠三院神经外科作为省级重点科室,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已有十年时间,周钟阳医院进修,师从国内著名介入专家凌峰教授,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十年来我科已治愈了众多的颅内动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