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回顾2016年度中国医疗影像领域热

有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7064742.html
医院订阅哦!

中放年会

年10月13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联合主办的“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CCR)暨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和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正式开幕。不完全统计:截至首日晨时44个场馆,多个会场场次,场的专家讲座,个大会交流,近位海外专家参会(首日晨时数据),其中名注册代表,是去年人数的近三倍。这是中国影像界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学术交流大会,之前预想的万人大会,首日上午就已经突破10人次。大会接收到各类稿件份,来自江苏省内40医院的名志愿者为大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据统计,全球共有19个国家及地区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所有讲座内容均使用中英双语展示,部分场馆首次尝试使用同声传译功能,处处突显出本次大会国际化的特色。

一万余人的注册代表中,有名来自江苏,人数上居国内省份之首,其后三省分别为广东人、北京人、上海人。

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本次大会不仅是我国放射学界的一场盛宴,也吸引了来自国外的近名放射界大咖不远万里来到美丽水乡共赴盛会。这些优秀的专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鲜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碰撞。

张敏鸣教授团队获“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这是张敏鸣教授在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基于多模态磁共振的PD影像学生物标志研究”后,再次以首席科学家身份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该项目为期4年,计划投入研究经费万。旨在从前驱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和各种体液样本中筛选和组合可用于P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研发和验证PD早期诊断新技术,建立PD早期诊断和预警的综合诊断指标体系。

申宝忠担任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席科学家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项目编号:27901)正式获得批准,申宝忠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是基金委迄今为止资助额度最大的项目(万元)。该项目是首次由医生担任首席科学家组织实施:哈尔滨医科大学领衔,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武汉物数所、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7所科研院所共同合作,联合攻关,解决肿瘤早期诊疗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项目在立项、实施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工程院杨宝峰院士的鼓励和巨大支持。

用小苏打真能“饿”死癌细胞?

由浙医二院放射科介入放射学组的晁明教授团队与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团队和合作的原发性肝癌治疗的论文,登上国际生物和医学领域权威杂志《elife》,并得到了国际着名肿瘤学者的肯定。该论文介绍了“靶向肿瘤内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简称TILA-TACE。

这项研究在今年引起了不小的社会效应,光人民日报的阅读量就已经突破万次。不过文章被部分媒体误解,文章最早是由浙江日报《世界性突破!怎样“饿死”肿瘤细胞浙江医生有妙招》的报道引起围观。随后演变成今日包括人民日报、凤凰网在内的众多国内媒体题为《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的报道。

其实文章主要说明:将TACE和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联合起来使用可大大降低肿瘤的体积。晁明团队创新性的联合使用了小苏打并起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其实杀死肿瘤的主要是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小苏打可以说起到了辅助作用。

在与肿瘤疾病的战斗中,影像医学从原来的侦察兵,到现在站在肿瘤治疗的最前线,可以说影像医学已经贯穿于肿瘤诊断、治疗、预后的全过程。

全亚洲首台自主研发的7T超高场成像磁体在中国诞生

年1月18日,美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励磁车间内一片欢腾,特斯拉计的读数停留在了激动人心的7.T,这标志着全亚洲首台自主研发生产的7T超高场成像磁体的诞生。

美时医疗的超高场磁体团队历时多年的研发、设计以及制造,通过大量的模拟和计算,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和方案,该款磁体第一次励磁测试便成功达到7T的磁场强度。该磁体通过特殊的磁体设计和精湛的制造工艺,使磁体总重量小于2吨,同时保证了液氦的零消耗,磁场漂移小于0.1ppm/h。

在过去三十年间,超导磁体技术一直被三家外国公司所垄断,尤其是4.7T以上的超高场磁体技术,全球范围内仅有2家企业具备研发和制造能力。而在这之中,用于成像的超高场磁体更是难上加难。核磁共振成像因其对被扫描对象的无创性,及在软组织成像上的高灵敏度,与其他软件平台和数学工具的自然紧密配合等独特优势,在大脑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可以对大脑的代谢、运作、逻辑、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分子成像可有效地揭示细胞的运作状态,揭示药物在活体细胞中的作用和机理,对于病理学和药理学的研究能起到关键作用。脑功能成像可研究人类的思维活动,了解大脑的运作机制,探索大脑学习和认知的秘密。核磁共振技术对于中风等一些脑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超高场磁体的高度垄断和技术壁垒,使其价格始终居高不下,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磁体技术、脑科学和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美时医疗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经验沉淀和刻苦研发,终于打破了外国公司在超高场磁体领域的垄断,创立了中华第一的自主品牌,为中国科技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68项医疗职业资格认证取消

年1月,国发〔〕5号中,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目录内取消了包括尘肺诊断医师资格、职业中毒诊断医师资格、物理因素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全国职业性放射病诊断医师资格、化学品毒性鉴定专家、职业卫生专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业人员、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书编制资格在内的8项职业资格。

影像界多个项目获超过1.5亿元国家重点研发资金

年6月22-25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布了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评审结果,其中影像领域(放射+核磁)中,以医院及医疗器械公司为单位共获得二十项左右的国家重点研发资金,总额超过1.5亿元。

其中,医院团队单个项目获得超过万以上的项目共计三个。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标准和规范出台

16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通知,引来无数同行的热议。《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试行)》的信息发布还算及时,在不少人开始对这一领域跃跃欲试时,这一消息也算是给不少空想主义的人泼了一盆冷水。该通知从设备、人员数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从操作难度而言,影像诊断中心的建立还是有较大难度。尤其在预算成本及效益方面,需要仔细核算。在目前远程影像欣欣向荣之时,如此重资产的投入,是否会带来回报呢?医学影像诊断是否会和远程影像诊断发生冲突?远程影像诊断是否也会规范化?

王云华教授建言“增设影像诊断费”

一是建议将医学影像诊断相关的医事服务费用从各类影像设备检查费中单列出来,增设“影像诊断费”收费项目,认为这是在大型设备检查费用普遍较大幅度降价的情况下体现医学影像诊断医师的技术价值、劳务价值与承担的医疗风险,避免行业萎缩的关健举措;

二是建议增设药师服务费,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以避免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学事业萎缩及促进药剂行业规范发展;

三是建议将所有医事技术服务性收费包括上述影像诊断费与药事服务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四是多措并举,进一步理顺医药与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在确保广大群众在医改中得到实惠的基础上,医院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冯晓源教授团队编着《现代医学影像学》发行

冯晓源带领的上海团队编写的《现代医学影像学》与年末正式发布,该本巨着的编写经历了整整6年。

曹厚德教授《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首发

曹厚德教授在业内德高望重,十年磨一剑,《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是继编写第一部大型工具书《X线检查技术》之后,他的又一力作。16年9月4日该书迎来正式首发。

中国医学磁共振学者在国际舞台大放光彩

医学磁共振领域一年一度最权威的国际盛会——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年会于5月9日在美丽的花园国度新加坡隆重开幕。这次开幕式除了一如既往的盛大精彩,最振奋人心的是在熠熠闪光的国际舞台上有了更多中国学者的声音和身影。中华放射学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在程敬亮主任委员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秉承中华放射学会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宗旨,产生了多名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他们以自信的面貌和充分的实力赢得国际同行的赞誉和认可。

此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幕式上吸引眼球的众多中国元素,多位中国学者亮相开幕式,展示了中国医学磁共振学者的精神风貌。

JamesPipe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向龚启勇教授颁发ISMRMFellow证书

王霄英教授在ISMRM年会开幕式上做大会演讲

王梅云教授成为ISMRMMRValueInitiative委员会正式委员

除了开幕式上中国学者的不俗表现,在各个会场也活跃着很多中国学者的身影,尤其是青春满溢、自信阳光的年轻学子们,以标准流利的英文做大会发言,展示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来源

文章整理于:ofweek医疗网

声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dzz/102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