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与脑中风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与脑保护装置
邹英华—医院
脑中风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如何预防中风显得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超过1/3的患者脑中风的发生与颅外颈动脉的阻塞性病变,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动脉狭窄有关。动脉狭窄程度75%的患者中,1年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为10.5%,5年内为30一37%;颈动脉狭窄程度在70一90%且具有脑缺血症状的患者中,1年内会有26一28%的患者发生中风。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手段很多。目前较为常用的有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CT血管造影(CTA)以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这些手段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血管病变的狭窄程度,形态,范围,回声或信号强度的特点等,可以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外科治疗(CEA)及血管腔内支架治疗(CAS)。三种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目前仅用于狭窄程度50%的患者;CEA作为颈动脉狭窄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但CEA本身具有许多缺陷,如创伤大,禁忌症严格等。
据报道,CEA的围手术期中风、死亡率为5.6一16.8%,其并发症发生和疗效有较强的术者依赖性。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是CEA的主要替代疗法,年由Mathias首先应用,年,支架开始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与CEA相比,CAS具有广泛的适应症,许多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用CAS方法治疗。多个研究报道其技术成功率超过95%,围手术期中风与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5%以下,1年支架再狭窄率为%5左右,与CEA类似。
为了减少术中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各国学者分别研究了脑保护装置并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了临床的试用。目前CAS术中的脑保护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远端球囊阻断、抽吸十冲洗技术。有报道表明,这种技术有助于减少CAS术中的脑栓塞并发症,但这种技术存在技术复杂,操作困难等缺点,尤其是操作过程中颈动脉血流阻断时间过长,严重增加了因血流动力学因素致脑缺血的危险性。
第二种脑保护方法为动脉滤器技术,动脉滤器能在保持脑血流灌注的情况下提供术中的脑保护,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已证实了动脉滤器在脑保护方面的有效性。KastruP等回顾总结了一年关于的临床报道,分析了例无保护下和例脑保护下的CSA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无保护和有保护的CAS中风与死亡率分别为5.5%和1.8%。二者有显著差异。另有许多研究也证明了脑保护装置在CAS术中防止栓塞并发症的有效性。
因此,目前脑保护在CAS术中已作为常规技术应用。具体操作时采用长鞘或Giuding方法,首先引入脑保护装置。严重狭窄时可预先沿脑保护装置的0.导丝引入球囊(直径4一6mm)预扩后,置入支架。但大部分病例可直接引入支架推送器释放Wal1stent等自膨式支架,支架释放后若残余狭窄仍大于30%再用直径5一6mm球囊作后扩张。自膨式支架使用最广,该类支架柔韧性好,不易塌陷。在CAS的围手术期用药方面,目前已达成了较为统一的意见。研究表明,术前血管扩张剂,如尼莫通滴注,术中、术后的肝素化及术前3一5天开始的抗血小板药物,如氯毗咯雷、Aspirin的应用能明显提高CAS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CAS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夹层形成、动脉痉挛、心动过缓、动脉瘤形成及术中脑栓塞等,前几种并发症可通过应用支架或药物加以预防或治疗,术中脑栓塞是目前CAS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妨碍CAS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术中脑保护的应用在国内外已经成为常规。
动脉溶栓是脑栓塞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较常用的方案是使用微导管超选择至栓塞部位,推注高浓度尿激酶20一30万单位。后再将导管退至颈内动脉推注同样剂量的尿激酶。
总之,及时发现并治疗颈动脉狭窄在预防脑中风中有重要意义。CAS是颈动脉狭窄治疗方面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尤其是脑保护装置的研究与广泛使用使CAS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
本文由首都介入专家讲师团收集整理,版权归原著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下内容十分精彩:
介入让女人更女人
被阉割的女人
微创减重
减掉重负收获新生
“小苏打治肝癌”,介入专家是这样解读的
给我一管微球
我能撼动肿瘤
血管堵了怎么办?拯救血管的秘密都在这里
你会“擦屁股”吗?有“痣”之士好福气!
太有趣了!原来介入治疗是这样发挥威力的!
还在节食?还在跑?减肥你out了!
精准强效的肿瘤“生物导弹”——艾坦
八旬老汉胆道梗阻小支架帮解大痛苦
肿瘤患者如何康复?八大金刚守护健康
每一个“铅衣人”都是折翼的天使
医院介入中心诊疗项目
[原创]子宫肌瘤?介入让您做个完整女人!
北京医院介入中心
就诊指南
北京医院介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