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2月5日消息(记者杨静通讯员钟萱)今天(5日),“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启动。据了解,中心落户于医院,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担任主任。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沪正式启动(医院提供)
会上,“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揭牌,同时向首期认证的20家“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和94家“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授牌。
医院是我国介入诊疗的主要发源和专业人才摇篮,介入学科发展全面,长期致力于心脏、血管和肿瘤介入诊疗技术的创新转化研究、临床循证研究及示范推广,产生国内及国际多项“第一”或“首例”,比如国际首枚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打破了国外企业对我国药物支架的价格垄断,累计节省医疗费用亿以上;首创完全腔内化介入治疗升主动脉疾病理论,全球单中心大样本主动脉介入治疗;国际最早提出肝癌“双血供”理论,确立了肝癌介入治疗的理论基础,采用“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等治疗,使中晚期肝癌病人一年生存率已从原来的“0”提高到62%等。
“针对介入学科目前存在的紧迫问题,我院提出学科发展的整体战略,旨在改善病人远期预后。”据医院院长樊嘉院士介绍,医院介入学科群拥有院士3名,国家重点学科6个,实现了介入学科间的融合与协同创新,并已完成涵盖国内医院和医院的协同网络构建,积极在国内率先构建泛血管为主线的介入放射诊疗网络。
“成立后的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全面覆盖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肿瘤介入和综合介入五大介入学科分支,并形成各自的研究团队,以泛血管理论为指导,构建介入创新技术平台。”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表示,中心将针对心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及肝脏肿瘤等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慢病开展系统研究,以临床应用为导向,技术推广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目标,通过医、生、理、工多学科交叉、基础与临床研究结合,建设高质量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和国际合作,建设规范的人员和技术推广培训系统。
据了解,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力争年底建立以本中心为引领的全国性介入治疗协同研究网络单位家以上;开发并推广20-30项心血管及肿瘤介入新技术;研究制定10项以上国际水平的临床实践指南或行业标准;转化5-10项创新介入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