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科普l脑血栓

脑血栓是指脑动脉由于局部血管自身病变而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

脑血栓科普

01

病因

血管管壁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动脉血管壁最常见的病变,也是血栓形成的首要病因;其次为各种脑动脉炎,以及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血管淀粉样病变等也是引起血管管壁病变的常见因素。

血液成分改变

血液成分的改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凝固性增高(如分娩后、肿瘤等)等可能导致脑血栓形成。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压异常(血压过高或过低)、心脏功能障碍(如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等)、脑血管痉挛、先天性动脉狭窄等都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

其他因素

侧支循环功能不全、颈部动脉的直接外伤、血管畸形等。

02

症状

典型症状

●单眼或双眼一过性黑曚或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或眩晕、或双眼向一侧凝视。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或眩晕伴呕吐。

●一侧手、脚或面部麻木或肢体无力。

●舌头发笨,说话不清楚,口角歪斜、流涎。

●没有任何预感突然跌倒,或短时神志不清,或抽搐。

伴随症状

脑血栓发生时,患者的一些行为可作为“信号”,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

●让患者笑一笑

如果患者的口角或脸出现歪斜的情况,则代表着肌肉无力,预示着大脑中支配肌肉运动的区域受到损伤。

●让患者举起双手

如果患者的双手无法到达同一高度,则是中风的另一个信号。

●让患者重复一个简单的词语

如果患者的发音含糊不清或者发音奇怪,则代表大脑中负责语言的区域,因为缺血缺氧受到损伤。

以上3点可以总结为卒中的快速识别工具:“”法则,即“1”看(一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2”查(两只手臂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听(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03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和粪便常规检查:这三种检查可以帮助患者确认身体状况,查看是否有其他并发症,同时还能帮助找出发生脑血栓的原因,对下一步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是患者都需要做的一项检查。

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血糖、心肌缺血标志物、氧饱和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检查。生化检查同样也是脑血栓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这种检查方法同样可以帮助患者确诊病因。

影像学检查

头部CT

头部CT对明确梗死部位,大小及周围脑水肿情况有较大价值。多数病例发病24h后头部CT逐渐显示有低密度梗死灶,边界欠清晰,并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头颅MRI

头MRI可以弥补,头部CT在24小时内不能发现病灶,及对某些部位病灶显示不良的缺陷。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体内有不能取出的金属物品,如心脏起搏器、金属牙齿、骨折钉等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其他影像学检查

除以上检查外,还可通过脑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TCD)等检查,来了解颅内、外血管病变,以明确脑血栓的发病机制及病因,选择适当治疗方法。

04

鉴别诊断

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脑血栓颇有相似,需要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脑出血脑血栓有时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发病当时血压明显升高常提示为脑出血,且脑出血发生时常伴有呕吐、头痛等症状,病情一般较重。头部CT检查发现出血灶可明确其诊断。脑栓塞脑栓塞的临床表现与脑血栓也相类似,两者都是由于脑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引起的脑损伤,但发病时脑栓塞常起病急骤,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且常存在栓子来源的其他疾病如心源性(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非心源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空气、脂肪滴等)。大脑中动脉栓塞最常见。颅内占位性病变在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时,颅内占位性病变如硬膜下血肿、脑脓肿、颅内肿瘤也会出现和脑血栓相似症状,出现偏瘫等局灶性体征,CT、MRI等影像学手段可以帮助诊断。

05

治疗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要力争在4.5小时黄金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挽救缺血半暗带。急性期治疗主要如下:

●吸氧和通气支持以纠正缺氧;

●进行心电监护并及时处理心脏病变;

●积极进行溶栓(4.5小时黄金时间窗内进行)和/或取栓,以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积极控制感染并防止或纠正体温过高,控制血压、血糖、重视营养支持等.

此外,发生大面积脑血栓时,经医生谨慎评估,明确指征后应尽快进行外科减压术,可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程度。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进行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抗脑水肿等治疗,以保证患者机体的血液循环、微循环,预防血栓再发生,保护神经细胞。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静脉溶栓类药物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3小时内应用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有导致颅内出血风险.

●尿激酶: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但会加重出血风险。

抗血小板类药物

●阿司匹林:可降低致死、致残率,减少复发率。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降低复发风险。

这两种药物均会增加出血风险。

抗凝类药物

●肝素类:可降低复发率。

●阿加曲班:可通过抑制凝血酶,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这两种药物也会增加出血风险。

降纤类药物

●降纤酶: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复发率,但会增加颅内外出血风险。

●巴曲酶:可降低致死、致残率,但有导致出血倾向。

控制血脂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改善预后并用于预防复发,但偶尔会发生横纹肌溶解从而引发肾功能衰竭。

改善微循环类药物

●丁苯酞:可改善缺血区循环及神经功能缺损,其严重风险尚未监测到。

●人尿激胎原酶:可改善脑动脉循环。

手术治疗

紧急血管内手术

考虑到某些影响因素,根据血栓位置,有些患者可以通过在阻塞的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治疗脑血栓。

脑室减压引流术

脑室减压引流术,是将穿刺针或者带芯引流管穿入脑室,引流脑脊液从而降低颅内压的手术。对于严重颅内压增高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病情仍加重,尤其是意识水平降低的患者,可考虑行减压术。该手术可降低病死率,减少残疾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ys/149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