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血栓5个症状3个要点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常常能见到这样的场景:有人行走艰难需他人扶持,有人言语含混表意不明,还有人记忆力严重衰退、频繁遗忘事情,这些状况其实都与血管堵塞紧密相关。

当血管内生成斑块致使血管变窄时,身体血液的正常流动就会受到阻碍,使得各身体器官陷入缺血、缺氧的困境,比如大脑长期供血不足,下肢出现慢性缺血等,都会引发对应症状。

一旦斑块变得不稳定进而形成血栓,将血管彻底阻塞,就会引发急性血栓事件,像是急性脑梗塞、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栓塞等,这些状况都万分危急,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者手术介入等手段积极处理,争取让血液流动尽快恢复正常,让身体重要器官的功能回归正轨。

可是,像大脑细胞这种,一旦因为缺血缺氧而坏死,造成的损伤就无法挽回,往往会留下极为严重的后遗症。

另外,人体内部存在着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二者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一旦这种平衡被外界因素干扰破坏,比如受到寒冷侵袭、严重缺水、血压过低、出汗过多致使血液黏稠度升高等情况的影响,就容易形成血栓。

当身体出现以下五种症状的时候,极有可能是血栓正在形成,需要尽快采取干预措施:

其一,突然说话含糊不清,并且伴有身体一侧肢体活动障碍。

其二,突然视线模糊,或者有眼睛暂时性眼前发黑的现象。

其三,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的状况。当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70%以上时,在进行活动、用力排便等行为时,就容易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表现出胸闷、胸痛等症状,如果情况持续恶化,就有可能发展成急性心肌梗塞。

其四,突然出现胸闷并且伴有呼吸困难的现象。特别是长期卧床的人群,或者患有房颤的人群,血栓一旦脱落,就可能导致急性肺栓塞,患者会表现出胸闷、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五,下肢在行走时产生疼痛,当下肢动脉发生硬化并且伴有狭窄症状时,下肢的供血量会减少,当我们行走一段路程之后,下肢的缺血状况会更加严重,进而引发疼痛症状,需要停下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有所缓解。

以上这五种症状,是血管在不同部位出现狭窄、甚至堵塞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无论哪一种症状出现,都一定要高度警觉,医院进行检查,尽早开展干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平日里就要重视预防工作,为预防血管堵塞,请您务必记住以下三点:

第一,纠正损伤血管的行为

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逐渐老化。但如果存在一些伤害血管的行为,就会加快血管硬化的速度,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减少这些不良行为。

比如,在饮食方面要做到低盐、低脂,减少高油脂、高糖食物的摄取;要戒除烟酒;避免熬夜;每周坚持3-5天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心态平和稳定。

第二,降低各类应激因素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情绪波动;要多喝水,保持排便通畅;随着天气的冷热变化,要适时增减衣物;注意给颈部、头部做好保暖工作。

第三,按时用药,稳定各项指标

要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血压、血糖过高对身体会产生危害,过低对身体健康同样不利。所以,要重视各项指标的检测,定期进行体检,保证各项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ys/156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