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医院血管外科成功为96岁的徐老伯取出下肢动脉血栓,让面临截肢的右腿在手术后得以保全。10天前,徐老伯又发生脑血管意外,紧急送医后,经医院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徐老伯再一次奇迹般地苏醒了。
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让奇迹一次次出现。
5月18日早上7点,徐老伯的女儿见平常早起的老爸还没起床,有点异常。进房间一看,只见老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怎么叫也没反应,徐阿姨赶紧叫了把徐老伯紧急送往医院。
神经外科孙成丰主任为徐老伯做了详细、细致的检查,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右侧额顶颞枕大片硬膜下血肿,中线明显左移。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的徐老伯,加之原先有下肢动脉血栓、房颤、高血压、服用抗凝血药物等病史,脑出血情况不容乐观。
如果不马上采取手术,患者脑组织受到出血区域的压迫,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会丧失功能,但是依照徐老伯现在凝血功能如此差的现状,贸然手术,风险太大。
“孙主任,我老医院动了手术,好不容易保住右腿。没想到会脑出血,你们一定要救救他呀!”徐阿姨焦急地说,“手术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家属愿意承担风险。”
家属的信任,让孙成丰颇受感动。
孙成丰立即为徐老伯用上药物以改善凝血功能,并召集医疗团队商量治疗方案。经过药物治疗,徐老伯的基本情况趋于稳定。孙成丰在取得家属的同意后,决定放手一搏,为老伯争取最后的希望。
准确定位、精细操作,在孙成丰及医护团队的努力下,手术顺利,在短短1个多小时内就完全清除了颅脑内的出血。
▲刚动完手术时的徐老伯
第二天一早,徐老伯就苏醒了。“孙医生,你们医生真是太神奇了,一次次帮我老爸创造奇迹。”看到此情此景,徐阿姨一家异常激动。
让医护人员感到欣慰的是,96岁高龄的徐老伯现在可以在家属的搀扶下走路了。再过几天,徐老伯就可以出院了。
▲逐渐康复中的徐老伯
脑外科专家指出,像徐老伯这样有房颤病史的患者发生外周动脉栓塞机率极高,然而常用抗凝药物减少血栓栓塞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脑出血等风险。
所以,对于房颤患者,服用抗凝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做到在最大限度减少血栓栓塞的风险,将脑出血的风险降到最低。
如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肢体乏力、意识不清等情况时,有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脑出血,需立刻就医。
通讯员:张林霞
责编:叶海英
来源:宁波市卫生计生委、医院
往期回顾
1
曝光!楼房推销竟然盯上,一个多月打了多个电话
2
枇杷上市吃吃吃,有人却遭罪了
3
医疗援藏近30年,5批11位干部先后赴藏!他们带去了什么?何止送医送药
声明
本文为“健康宁波新闻版”原创内容,版权归“健康宁波新闻版”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