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rteriography,CAG)是通过影像学方法确定冠状动脉有无病变以及为冠心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的介入性诊断技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特定的心脏导管经皮穿刺人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置于冠脉口,注射造影剂的同时,经X线显影,以了解心脏血管狭窄的情况,制订治疗方案,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协助患者移至床上,查看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及血肿。2.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或桡动脉搏动,术肢皮温,伤口有无肿胀、出血等情况,警惕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予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同时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4.术后即可进食、水,嘱其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少食或不要食用奶制品、甜食以免引起腹胀。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便秘,必要时可用药物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术后补液,或鼓励患者适量多饮水,准确测量并记录出入量。术后需饮水ml左右,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5.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予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和口服钙通道阻滞药,以预防冠状动脉痉挛。6.伤口护理(1)股动脉行封堵术者,约束带约束术肢,绝对卧床6~12小时,告知患者术肢勿弯曲及用力,遵医嘱24小时后拆除绷带。如无异常情况,患者可下床活动。(2)经桡动脉手术者,患者可床旁活动,给予压力器压迫,告知患者术侧手腕活动勿用力及弯曲,导管室医生每隔2~3小时予患者松压力器一次,如无异常情况,6小时后可拆除压力器。7.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需床上制动,协助患者排便,做好生活护理,注意保暖。8.遵医瞩子抗凝药物治疗,并严密观察全身及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9.指导患者适度合理、循序渐进的运动,患者第一次下床时,注意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如患者下床后出现头晕、眼花、下肢无力等,应立即予以平卧,同时测量血压,通知医生。10.术后24小时常规抽血查心脏三项(CK、CK-MB、CTnI)。(1)穿刺部位的出血、血肿和股动脉损伤:包括穿刺导致动脉夹层、动静脉瘘、血栓形成或远端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急性肺动脉栓塞和穿刺部位出血等,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约为2.9%。护士应遵医嘱给予以术侧肢体适当约束,密切观察伤口周围出血情况,术侧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听取患者的主诉。对于局部血肿及瘀血者,出血停止后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理疗,以促进血肿和瘀血的消散和吸收,并观察有无腹膜后血肿的发生。(2)假性动脉瘤:血肿在动脉穿刺处与动脉相通,形成假性动脉瘤,常于冠状动脉造影后一至数天内形成。查体在穿刺部位有搏动性肿块,听诊有明显的血管杂音,血管超声多普勒可以明确诊断。护士密切观察术后伤口的情况,注意触摸动脉搏动,一旦出现假性动脉瘤形成,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徒手压迫1小时以上,再给予加压包扎,经压迫处理无效者,可行外科手术修补。(3)血管迷走反射:主要的发生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如疼痛、情绪紧张、血容量不足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导致内脏及肌肉内大量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最快可在30秒内发生。因此在拔管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患者的精神状态,备好抢救药品,一旦患者出现胸闷、憋气、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时,提示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应立即将患者取平卧位,血压低者用多巴胺,心率慢者用阿托品,同时快速补液(视患者年龄、心功能情况而定),大多数患者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能缓解。(4)造影剂反应1)皮肤反应:如皮肤潮红、苍白、出汗、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2)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头晕、肌肉抽筋、失明、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等,严重者可昏迷。3)呼吸系统反应:如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发作、喉头痉挛和水肿等,严重者呼吸暂停。4)泌尿系统反应:如腰痛、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5)心血管系统反应: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急性肺水肿、休克、心脏骤停。一旦出现造影剂反应,应立即给予氢化可的松、肾上腺素、氨茶碱、多巴胺等药物治疗。(5)栓塞:栓子来自导管或导丝表面形成的血栓、因操作不慎所致脱落的动脉粥样的斑块、注入气泡,可造成脑血管栓塞、下肢动脉栓塞、肺栓塞等。源于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肺栓塞常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24~48小时,易被误诊。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zlyy/130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