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与常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应用

抗血小板药又称血小板抑制药,即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释放等功能的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

抑制血小板代谢药物:如阿司匹林、利多格雷、双嘧达莫、磺吡酮等;

阻碍血小板活化药物: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

凝血酶抑制药:如阿加曲班、水蛭素

GPⅡb/Ⅲa受体阻断药:如依替巴肽、替罗非班、阿昔单抗。

01

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属于环氧化酶(COX)抑制剂,主要通过减少TXA2的合成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范围最广。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而对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腔内血栓的形成抑制作用较弱,其抗栓疗效明显弱于其他抗凝药物,不作为首选。

用法:一般为长期服用75-mg/d。在PCI围术期,以往未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应在择期PCI术前至少2h,最好24h前给予阿司匹林mg口服。术前给予阿司匹林负荷量mg。术后:阿司匹林mg/d长期维持,并需要联合应用另外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如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注意:阿司匹林在预防卒中复发及主要血管事件上的疗效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除此以外,阿司匹林哮喘也偶有出现。

02

氯吡格雷

作用机制: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的活化,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如近期发作的脑卒中、心肌梗死、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疗效略优于阿司匹林。

用法:口服吸收迅速,每日一次,每次75mg。

注意:阿司匹林、萘普生、华法林、肝素、溶栓药等可增加本药出血风险;奥美拉唑可降低本药血药浓度,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当阿司匹林遇到氯吡格雷

1.伴有不稳定性心绞痛、无Q波MI或冠脉支架置入术者,可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mg首剂量,此后75mg/d)+阿司匹林(75~mg/d),治疗应持续9~12个月。2.对于有房颤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建议,有华法林适应证的房颤患者,应短期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但不推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替代华法林,对于具有华法林禁忌证的患者可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3.需要注意的是,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并不能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或再住院的风险,却增加了危及生命或严重出血的风险。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出血,尤其是胃肠道出血,定期(3个月)复查血常规和便常规。

03

水蛭素

是水蛭(Leech)及其唾液腺中已提取出多种活性成分中活性最显著并且研究得最多的一种成分,它是由65-66个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蛋白质(多肽)。水蛭含有丰富的水蛭素,水蛭素对凝血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最强的凝血酶天然特异抑制剂。

作用机制:水蛭素能高效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以及阻止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因子活化和血小板反应等进一步血瘀现象。此外,它还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与肝素相比,它不仅用量少,不会引起出血,也不依赖于内源性辅助因子;肝素则有引起出血的危险,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过程中抗凝血酶III往往减少,这将限制肝素的疗效,采用水蛭会有较好的效果。

疏血通注射液

成分:水蛭、地龙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中经络急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急性脑梗塞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日6ml或遵医嘱,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缓慢滴入。

当疏血通注射液遇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1.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抗血小板效果增强[1]

对照组:阿司匹林mg

疏血通组:常规对照组治疗+疏血通6ml

2.对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有效[2]

治疗组: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75mg,疏血通6ml

对照组: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75mg

CRUSAD出血风险评分结果显示:疏血通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不增加出血风险

3.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4天内联合用药方案推荐

一般患者

阿司匹林+疏血通+其他药物(如神经保护药、改善循环药)

不能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氯吡格雷+疏血通+其他药物(如神经保护药、改善循环药)

单用阿司匹林效果不佳的患者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疏血通+其他药物(如神经保护药、改善循环药)

纤溶指标显著高于正常的患者

阿司匹林+疏血通+降纤药(如蚓激酶、巴曲酶)+其他药物(如神经保护药、改善循环药)

建议开始用药时间

溶栓患者:溶栓24小时后;

非溶栓患者:尽早应用

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3]

治疗组84例:常规基础治疗+疏血通+阿司匹林对照组82例:常规基础治疗+血栓通+阿司匹林观察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疏血通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4]

治疗组32例:基础治疗+氯吡格雷75mg+疏血通10ml;qd,15天对照组32例:基础治疗+氯吡格雷75mg;qd,15天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均出现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不良反应少,是安全有效的药物联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5]

治疗组55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疏血通6ml,10d对照组48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10d观察指标: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hs-CRP结果:1.两组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但疏血通组较对照组胸痛症状改善明显(P0.05);2.对照组与疏血通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89.1%(P0.05);3.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P0.05),疏血通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4.疏血通组治疗后hs-CRP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炎可能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曾妙麟.活血化瘀注射剂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

周文斌.疏血通治疗NSTE-ACS氯吡格雷低/无反应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丽萍,张元明,张峥.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4(8):59-60.

刘琳琳.疏血通注射液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45-46.

阿荣,任保军,张迎军,王春燕,王悦喜.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2):-

来源:友搏资讯,作者:刘芳

以上资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通医惠友”

医药交流第一服务平台

长按“







































白殿疯初期图片
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zlyy/69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