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的报道在网络疯传,有得媒体作了进一步的改编和修饰,结果成了“15块钱小苏打治疗肝癌”的新闻。围观的群众一看,还真以为肝癌被中国医生攻克了,还真以为多吃点小苏打就能把肝癌吃好了,但内行人仔细读读文章,不过又是一个文不对题的噱头罢了。
这项科研成果含金量有多高?到底怎么回事呢?去繁剩简,我们看最后的临床研究结果:cTACE治疗了37例病人,18例有效;用TIL-TACE治疗了40例病人,40例有效。也就是说用TIL-TACE治疗的客观有效率达到了%,报道中说:这样的效果不仅让国际同行在接受这篇文章时,非常慎重,就连两位教授也一直是带着怀疑在进行这项研究。也就是委婉的说,国际同行是没有足够的信心与证据证明这项成果确有其效的,连他们自己都在怀疑中进行研究,你能说小苏打能治疗癌症?而且还只花15块钱?
这项科研成果让人质疑在哪?单凭研究成果发表在权威杂志上,就能十足的相信?看看吧,最近的新闻“中国医学论文再爆丑闻,或是史上最大一次”,往前翻翻有关论文得丑闻有多少,这时你还能完全相信一篇论文治愈医疗界最难攻克的疾病之一?一篇论文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是需要反复验证和多次总结的。但在该科研论文中,没有设置更加详细的操作方案以便他人进行重复试验,也没有给对照组使用用作安慰剂的生理盐水,更让人怀疑的是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远低于cTACE应有的生存期及权威指南中的平均生存期。
报道中国际同行对此非常严谨的原因,不是因为这项实验成果有效率太高了,而是他们压根没法重复这项试验去验证,也就不敢看到论文就随声附和了。再说这还仅仅是科学研究阶段,到临床实践,中间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能不能开展,需要多少年才能开展这项技术还不得而知。
用小苏打就能“饿”死癌细胞?我们再回头看题目,“癌细胞用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但内容中是说用cTACE和小苏打结合的方法,也就是说题目只提到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的小苏打,却忽视了最重要的cTACE,而cTACE是什么,它是“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是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肝癌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及灌注化疗药物,栓塞主要的肿瘤血管,以阻断肿瘤血供,使肿瘤缺血坏死,并灌注化疗药物以杀死肿瘤细胞。这么说来,小苏打的作用仅仅是该项科研成果能发挥疗效的配伍之一。
这则医学报道的套路在哪?综上所述,第一该科研成果的效果上还有待进一步的确定,第二该报道的题目严重以偏概全忽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这是完全不懂医的人取得标题党,这种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坑害的是原本就已脆弱的医疗行业,试想这在普通民众心里会出现什么样的概念:别人看肝癌才15块,我的病比肝癌好多了咋还那么贵。这与“四毛钱看好高血压”、“二块钱看好五万元才能看好的病”等报道如出一撤,本质都是不严谨、不科学、不合理的,如若看病真能那么便宜,如若绝症能那么容易看好,那么医患矛盾不可能到今天这种地步。
请不要用标题毁了科研!从报道的整体内容来看,并没有太多让人质疑的地方,不管是科研数据的提供,还是科研医生的表述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这个名不副实的标题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特别是在一个媒体报道用有失偏驳的标题报道之后,其他媒体也随波逐流进行转载甚至改编报道,让一个原本真实的科研成果,硬生生的被吹嘘成了“诺奖”级别的研究。医学科学研究具有较高严谨性和专业性,即使一般的新闻编辑没有较深入的医学背景,但也要在求证求实之后再进行相关的报道。媒体应有最基本的良知和行业自律,还原事实真相,来引导舆论认知。歪曲事实、任意夸大、擅用标题等现象,都是对医学研究的亵渎,不要把一项科研成果毁在了标题上!
请给医生良好的科研氛围!大家都知道肝癌发病率在我国是相当高的,全球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已达62万人,而我国占了一半。两位医生团队从年就进行了早期的临床试验,到如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让人欣喜,让人骄傲,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对肝癌患者来说不愧是重大福音。但医学研究需要时间,需要安静地科研氛围,需要科研人员耐得住寂寞,长期的反复试验论证,才能获得肝癌治疗的突破性进展。不久前的有误导性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专家治疗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