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IN2016颅内动脉瘤热点聚

在今天的“大师如何做”培训中,来自德国的埃森医院神经介入科的夏浦教授(RenéChapot)首先为我们作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介入治疗”报告,夏浦教授对于目前有关急诊机械取栓术中存在的一些极具争议的热点问题发表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在入路器械选择中,首选8F球囊导引导管;

采用同轴技术使微导管尽量接近血栓或病变血管;

使用Rebar18和Traxess微导丝到达远端病变血管或血栓部位;

Solitaire6/30或Trevo6/25可适用于绝大多数血管;

对于合并ICA近端闭塞和MCA栓塞的患者,应首先进行MCA取栓,再针对近端ICA进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型;

对于支架位置的选择,应使血栓位于支架的近段,且支架打开后不需要等待即刻进行取栓;

支架取栓三次血栓仍未取出时,应该更换取栓装置;

急诊机械取栓应当避免合并静脉溶栓

M3段侧裂点以远的机械取栓,出血风险会相应增加,如果行机械取栓应避免合并静脉溶栓和抗凝,并且需要结合侧支循环情况及NIHSS评分。

颅内动脉瘤热点聚焦

1、巨大动脉瘤治疗:

自然转归与手术预后的权衡

来自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MedicalSchool)的瓦克卢教授(AjayK.Wakhloo)介绍了关于巨大型动脉瘤的自然病史及血管内治疗的报告。通过介绍ISUIA1、ISUIA2、日本的未破裂动脉瘤自然病史研究、PHASES评分、ISAT研究分析了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并结合病例和PUFS研究结果分析了巨大动脉瘤最佳治疗方式的选择。最后认为:

动脉瘤的大小是预测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唯一关键因素;

巨大型动脉瘤具有较高残死率,临床预后较差,保守治疗不可行;

血流导向技术(FD)治疗巨大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

除了考虑动脉瘤的大小外,应该考虑患者的其他因素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例如免疫、炎症等。

2、伴有重要分支的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血流重构的演变因素

血管内治疗分叉部、伴有重要分支的颅内动脉瘤是非常困难的,而血流导向装置(FD)的应用为治疗此类动脉瘤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来自土耳其神经介入专家瑟克吉教授介绍了评价FD闭塞动脉瘤的一种新的方法——“血流重构”。在FD覆盖伴有重要分支的颅内动脉瘤后,动脉瘤体会萎缩,而根据远端分支血流需求的不同,分支血管会有不同的变化。对于分支保留的动脉瘤,由于有血流通过动脉瘤体,部分瘤体通过血流重构将会变成重要分支的一部分,这将会对FD治疗动脉瘤的随访结果的判断带来困难。瑟克吉教授(SaruhanCekirge)在保留原有的Raymond-Roy分级的基础上将血流重构导致的动脉瘤闭塞增加了Class5。详细分级如下图:

而根据这种新型的FD治疗结果分级,FD单中心的随访完全闭塞率(Class1A、1B、1C和5)达到了98%,极大的完善了FD的疗效评价方法。

3、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

从瘤体、血流到管壁的研究

来自多伦医院神经介入科库林斯教授(TimoKrings)介绍了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的相关进展。炎症反应是动脉瘤破裂的重要因素,这种观点得到了一些直接(遗传、动物实验、管壁成像)和间接(流行病学)的证据支持;而血流动力学变化(壁面切应力的改变)可能导致内皮功能异常进而导致管壁炎症反应改变,这可能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最后他强调了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和巨噬细胞成像技术来评价动脉瘤壁炎症反应,并用于评估动脉瘤的破裂风险,还提出未来使用阿司匹林和COX-2抑制剂有可能会降低动脉瘤的破裂风险,但仍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支持。

4、复发或残留动脉瘤的处理:

随访OR再治疗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复发选择再次治疗或者继续随访目前仍具争议,来自韩国天主教大学高丽医院神经外科的申教授(YongSamShin)介绍了他们的单中心经验。

对于复发的未破裂动脉瘤,除非出现动脉瘤相关症状或瘤体增大,过度的治疗没有必要;

对于破裂动脉瘤,需要及时的随访,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个性化的再治疗方式,包括再次介入栓塞或显微外科夹闭;

动脉瘤的治疗不是为了好看的影像学结果;

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对于复发动脉瘤选择治疗或者随访仍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学科的医生选择差异较大,将来必须降低这种主观性。









































治疗白癜风哪里专业
北京的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zz/70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