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7日,郑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系列学术活动报告—京晋豫联合网络查房总第三十二期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张玮院士作为名誉主席;医院李拥军教授、医院李红普教授、医院管强教授作为主席。本期会议围绕“启行联合查房遇上STAR(中国血管年度峰会)”展开讨论,全国各地血管外科医生再次线上相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起回顾学习上期开放病历转归结合本期主题讨论静脉血栓的现实问题。
本次会议由医院李拥军教授主持,准时开始。李拥军教授首先介绍了今天的嘉宾以及会议议程,然后邀请各个专家进行点评讨论,每个讲题都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和经验的分享交流。通过在线上线下多地联合参与共同讨论学习,结合具体的病例和临床经验,可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逻辑的能力,利于临床和医疗工作的开展。
本期会议首先由医院李拥军教授详细分析上一期“大咖出题”:
李拥军教授从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大动脉炎的诊断标准,并进一步讲解了巨细胞血管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活动期特点、治疗方案等相关内容。最后公布本期最佳答案为B。随后张玮院士进行了补充。对于在答题过程中,题干的每个文字均需要认真斟酌,快速做出判断,均有其重要其重要意义,比如年龄、性别、伴随症状等,对于这个大动脉炎的诊断,是需要取动脉组织活检的,在手术切除活检组织以症状侧为主,当冰冻病理结果呈阴性时,需要切取对侧部分动脉组织。
随后李拥军教授带来了下一期的“每期一题”。期待各位线上学者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进入下一个环节。医院闫慧军教授教授带来两例开放病例转归汇报《TIA,双侧颈动脉狭窄,犯罪病变侧内膜剥脱术》及《主髂动脉闭塞的治疗选择—腋双股架桥,简洁而经济的治疗选择》。
对于第一个病例,患者因“突发下肢无力10小时”入院,颅脑MRI提示脑梗塞,之前因脑梗死完善检查发现右侧颈动脉狭窄,遂右侧颈动脉行支架置入术,术后口服双抗。造影可见右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后位置较高,导致远端狭窄,左侧的话也是重度狭窄,患者左椎动脉优势,但是椎动脉远端也是狭窄。对于治疗的话,选择进行了左侧颈动脉狭窄的内膜剥脱。
关于腋双股搭桥手术流入道的选择哪侧血管,一般来说首选没有病变的一侧,另外需要测量双侧上肢压力,若无明显差别,一般来说采取右侧进行,右侧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狭窄等病变发生率是要小于左侧锁骨下动脉的。另外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人工血管的长度、吻合口角度问题,患者术中一般处于上肢外展,当术后上抬上肢时出现人工血管拉直,相对人工血管选择减短。
随后由医院王振峰教授带来开放病历汇报-《主动脉支架术后发热-让人心烦意乱的情形》。
该病例,57岁男性,因为间断上腹部、腰部绞痛4天,停止排气排便4天,急诊入院,查CTA发现胸腹主动脉壁间血肿,溃疡。遂给予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术后第二天出现发热,有流感症状,给予对症治疗,2天后缓解,出院后给予抗板、调脂稳定斑块、降压、口服抗生素等对症治疗。术后10天再次出现腹痛、腰背部疼痛,复查CTA未见支架周围异常。提出的问题是下一步如何明确诊断?下一步如何治疗?
医院李雷教授对该病例提出问题,患者入院时考虑肠梗阻,具体腹部消化道疾病是否明确?术后口服抗生素具体类型?目前不考虑支架周围感染,支架置入术后感染在支架周围会出现小气泡等影像特点,可多次复查血培养的情况,必要时可开放手术明确,另外积极排查腹部消化道病变,患者两次入院均有消化道相关症状,可进一步鉴别诊断排除,对于本例首次入院时CTA考虑诊断假性动脉瘤。医院刘玉娥教授认为,本例病例建议进一步排除胆道系统疾病。万振峰教授补充病史该病例请普外科会诊后不考虑消化道疾病引起症状可能,患者腹痛为主要表现,无腹泻症状。张玮院士最后总结道,病例病史较为全面,患者感染性的假性动脉瘤诊断明确,患者停止排气排便,是考虑梗阻性疾病或是肠麻痹疾病还是需要斟酌的。结合患者症状,更多的可能是腹腔沙门氏菌的感染引起。对于穿刺支架周围血肿引流治疗,对于该类主动脉覆膜支架总体的死亡率并无明显影响,胸主动脉支架术后随访,支架感染5年生存率为80%;而在腹主动脉瘤该数据为60%。回到该病例,开放手术取出支架人工血管搭桥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由医院王吉阳教授带来一例《肺动脉栓塞—栓子来自何方?成因为何?》开放病例讨论。
患者为70岁男性,以“冠脉PCI术后2年复查发现肺动脉栓塞2天”为主诉入院,CTA示双侧多发肺动脉栓塞。患者诉近来痰多,为白色粘痰,无胸痛。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肺部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验未见白细胞等炎症反应指标升高。结合该病例介绍了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随后提出问题:除常规抗凝治疗外其他的治疗方式选择?比如说是否需要溶栓治疗?寻求病因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李红普教授认为该病例排查病因很重要,治疗可暂时给予抗凝保守治疗。医院刘建龙教授指出拴子来源90%来源于下肢,经腹股沟穿刺上肢动静脉瘘造影术后穿刺点压迫后出现静脉不稳定血栓进而引发肺栓塞的病例。本例病例可考虑类似病因对于本例治疗,患者年龄较高,栓塞症状不强,病情稳定,单纯抗凝治疗即可。
最后由医院李鹏教授带来一例开放病例讨论--《肺癌术后,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右肾水肿》。
该病例45岁女性患者,以“右侧腰部不适1月余,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既往肺癌病史,专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外院CT提示,双侧肾静脉上方以下下腔静脉及双侧髂静脉提示大量血栓,给予抗凝治疗,提出关于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疑惑?
医院管强教授及医院李红普教授均认为该病例可给予抗凝治疗,因患者入院经抗凝等积极治疗,现病情较为稳定,可尽快明确静脉血栓病变性质,排除癌栓可能,明确后再行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对于血栓及癌栓的鉴别,可进行腔内下腔静脉栓子组织留取活检,但需要注意的是腔内留取活检尽可能多点留取,有可能无法留取目标组织。
最后医院刘建龙教授认为患者肺癌患者并合并妇科疾病,无明显全身或下肢水肿症状,建议继续系统的抗凝治疗,若患者表现为双下肢肿胀等症状,可采取进一步手术,如腔内吸栓、置管溶栓治疗等。
在查房的过程中,医院手术开放日,线上直播了两例疑难滤器取出及一例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选择,线上与会专家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最后由医院刘建龙教授分享的《急性DVT血栓清除基于临床经验的几点想法》。从血栓清除有无必要;血栓清除方法选择;要不要常规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穿刺部位:颈、股、腘、膝下;髂静脉狭窄一期支架;是否一定放置支架,一定注意血流恢复情况;我们忽略了什么?求因,血栓的发生都是有诱因的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关于急性DVT的临床经验。
通过真实的病例,将指南/共识/技巧等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大家对在临床工作当中可能遇到的棘手的问题,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会同道反响强烈,一致表示受益匪浅!本次“启行联合查房及积水潭Cordis开放日”线上共有1.2万余人同时进行了观看和学习。此次郑州市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系列学术活动报告京晋豫联合查房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识别前文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