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胎盘残留现原形

白斑疯 http://m.39.net/pf/a_4710685.html

医院熊雯副主任医师在医生站APP做了题为《超声造影在胎盘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的精彩报告,小编将其要点进行总结,希望能为各位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提供“弹药”。

编辑:D小编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胎盘残留,你需要知道!

胎盘残留

是指产后30min胎盘没有完全排出而有一部分存留在子宫内的现象,大部分伴有胎盘植入,主要表现为: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良、感染。

胎盘残留的分类

诊断方法

超声、MRI、超声造影、HCG、宫腔镜、病理学诊断等。

胎盘植入,你需要知道!

胎盘植入

根本原因是底蜕膜发育不良或缺损。

常见的原因有:子宫内膜损伤、胎盘部位附着异常、瘢痕子宫、年龄35岁。

胎盘植入一般发生在孕早期胎盘形成时期,如果患者有以上高危因素需要产前产后都要注意。

胎盘植入的3种类型

◆粘连性(绒毛侵入蜕膜层达到粘附于肌层表面,约占80%)

◆植入性(绒毛侵入基层内,约占15%)

◆穿透性(绒毛侵入达子宫浆膜层甚至穿透浆膜层达到膀胱、直肠,约占5%)

胎盘残留的声像学检查,你需要知道!

超声检查胎盘残留:

①超声下可见子宫大,复旧不良,尤其是残留物较大时。②植入性和穿透性残留物较大时,宫腔内可见高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的不规则团块。③胎盘后间隙消失。④植入性和穿透性胎盘植入较明显时,团块与子宫肌壁分界不清,部分肌层变薄。⑤部分会出现团块内或周边有血流信号。

穿透性胎盘植入的特征性表现:

①子宫浆膜层见局限性向外凸出的胎盘样回声。

②子宫浆膜层与膀胱后壁交界的强回声带中断。

③与膀胱壁相邻处的血管增多。

产后超声诊断困难的原因:

①产后子宫大,肌层回声不均匀。

②胎盘皱缩,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

③产后子宫复旧,子宫收缩,子宫和胎盘血管收缩,血供减少。

前两者不易区分,导致无法判断是否有胎盘残留、残留的大小及植入的深度。而第③个原因增加了血流信号显示的难度。

怎么办呢?超声造影来解决:

超声造影可以提高微血管内低速血流的显示。使病灶形态及组织界面显示更清楚,可以显示胎盘和子宫肌层和浆膜层的边界及子宫肌层的厚度。

造影剂自子宫浆膜层呈放射状迅速向宫内灌注,正常情况下造影剂自外向内依次逐步灌注子宫动脉-子宫肌层外层-子宫肌层内层-子宫内膜。

当出现胎盘植入时,造影剂的灌注顺序会发生改变。如果是粘连性,造影剂经过子宫浆膜层-肌层-残留胎盘。如果为植入性及穿透性则为:子宫浆膜层-肌层与残留胎盘。出现灌注顺序不定的现象,与肌层植入深度有关。

哪些人群适合超声造影检查?

①产后胎盘未娩出或娩出胎盘不完整病史;

②剖宫产及顺产时发现胎盘部分与肌壁粘连,胎盘组织娩出困难,强行剥离或钳夹仍有残留,剥离面粗糙伴有出血;

③产后超声检查宫腔可见病灶;

④自愿进行造影检查者。

若有超声造影禁忌证,不进行造影检查:

①对食品、药品、白蛋白和其他血液制品过敏者;

②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栓塞、哮喘、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③肝肾功能不全者;

④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⑤有精神病和癫痫病患者。

主要分析的检查指标:

CUS:回声强度、边界;

CDFI:Alder半定量分为0~3级;

CEUS:选择最佳切面,动态观察。

宫腔病灶CUS图像分析:

普通超声图像分析:回声强度为高回声、低回声或等回声;回声是否均匀;与肌层分界是否清楚;Alder血流分级:0~3级。

超声造影图像分析:增强强度、增强时相、消退时相、增强均匀程度、增强后病灶与子宫肌层边界是否清楚、增强后病灶边界是否规整、较对侧正常子宫是否变薄。

残留物与肌层分界CUS图像分析:

★粘连性——边界清楚、分界平滑。

★植入性——边界大致清楚,分界较凹凸不平,深入到肌层。

★穿透性——没有明显的子宫肌层,与浆膜层在造影观察中显示边界较清楚。

残留物后方肌层厚度CUS图像分析:

部分变薄。

★粘连性——肌层厚度正常。

★植入性——肌层变薄。

★穿透性——没有明显的子宫肌层。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是肌层受压变薄说明残留物较大,时间较长。

国内有学者认为胎盘和浆膜层的距离初步判断植入深浅,10mm为浅植入,10mm为深植入。

但是熊教授说,我们有不同的看法:①子宫复旧时间长短的不同,会导致子宫肌层厚度的不同。②残留物的大小也会影响子宫肌层的厚度,尤其是当残留物较大时。③不应仅看绝对值。应该与同个病例对侧正常处的肌层厚度相比较。但是,另外也观点认为,胎盘植入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学诊断应结合产科手术情况。

置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dzz/102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