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练习天天练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

1.引起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A.草绿色链球菌

B.肺炎球菌

C.淋球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领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故选A。

2.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有意义的诊断检查是

A.X线检査

B.心电图

C.血培养

D.超声心动图

E.免疫学检査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答案:C

解析: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最有价值的方法,故选C。

3.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

A.全身无力

B.发热

C.肌肉酸痛

D.食欲缺乏

E.气促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

答案:B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一般为驰张性低热,不超过39°C,午后及晚上高,故选B。

4.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心律失常

B.急性心肌梗死

C.心肌脓肿

D.细菌性动脉瘤

E.心力衰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一般为驰张性低热,不超过39°C,午后及晚上高,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故选E。

5.病人,女,53岁。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下列体征不属于本病的是

A.玫瑰疹

B.Roth斑

C.Osler结节

D.皮肤瘀点

E.趾甲下线状出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玫瑰疹为伤寒或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感染性心内膜炎出现周围体征包括瘀点和瘀斑,指(趾)甲下线状出血,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中心呈白色),Osler结节(分布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的掌面,足底或大小鱼际处,呈红色或紫色痛性结节,略高出皮肤),Janeway损害(位于手掌或足底处直径1~4mm的无压痛小结节或斑点状出血),故选A。

6.病人,男,32岁。拟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第1天,护士为病人采集血标本,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每间隔1小时釆血1次,共3次

B.每间隔3小时釆血1次,共3次

C.只能在夜间采血,每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D.在早、中、晚番前采血3次

E.可在任意时间采血3次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采集血培养标本时注意事项:①抗生素治疗前先采血,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②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③急性病人应在入院后立即安排采血,在3小时内每隔1小时采血1次,共取3次血标本后,按医嘱开始治疗。根据题意,故选A。

7.病人,女,32岁。发热1个月,经血培养检查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首选

A.多黏菌素

B.两性霉素

C.氯霉素

D.萘夫西林或苯唑西林

E.青霉素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

解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治疗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青霉素为本病的首选用药,故选E。

8.病人,男,45岁。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心脏超声提示巨大赘生物,为预防栓塞,下列护士对该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不正确的是

A.卧床休息,适当运动

B.突发胸痛、气急,考虑外周肺动脉栓塞的可能

C.出现肢体突然剧烈疼痛,考虑外周动脉血栓的可能

D.出现腰痛、血尿,考虑肾栓塞的可能

E.出现失语、吞咽困难等提示脑血管栓塞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

解析:心脏超声可见巨大赘生物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脱落,故选A。

(9~10题共用题干)

病人,女,25岁,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不明原因持续发热1月余,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今晨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收住入院。

9.现遵医嘱行血培养检査。抽取血培养标本时间的选择,正确的是

A.第1日间隔1小时采血,共3次,体温升高时采血

B.第1日间隔1小时采血,共3次,无须体温升高时釆血

C.第1日间隔1小时釆血,共3次,寒战时采血

D.入院3小时内采血,间隔1小时,共3次

E.停用抗生素2~7天后,无须体温升高时采血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

解析:该病人病程较短,仅1月余,且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说明病人一直在应用抗生素,釆血应在停用抗生素2~7天后,无须体温升高时釆血,故选E。

10.入院后心脏彩超检査示二尖瓣有一大小约为l0X10mm赘生物。此时护士最应预防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dzz/130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