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介骑士论坛第28期精华回顾血管内治疗

神经介入骑士论坛(NeurointerventionalKnightForum,NKF),作为中国神经介入人群的持续性活动,初期遴选40项话题展开讨论,选题均为目前神经介入领域待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旨在让同行们能够持续追踪和探讨业内的热点话题,交流神经介入技巧和经验。第二十八期神介骑士论坛于11月10日(周三)晚20:00成功举办,并邀医院的王武教授主持讨论。

本期主持

王武

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师从李明华教授,从事神经系统血管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十余年,在脑血管病变的神经介入治疗和临床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先后参与并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擅长各种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包括神经系统出血性疾病(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等)和缺血性疾病(颅内和颅颈部血管狭窄等);尤其擅长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Takehomemessage

部分研究结果提示动脉瘤介入术后复发率可超过20%,再出血率可高达4.9%。DSA随访非常重要,可以尽早发现动脉瘤复发,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尤其对于大或巨大动脉瘤、非致密填塞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等,定期DSA随访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破裂动脉瘤,建议在术后1-3个月,半年,1年进行复查,并在之后每年进行复查;对于未破裂动脉瘤,建议在术后3-6个月,1年进行复查,并在之后每2年进行复查。长期随访需要超过5年甚至更长。

动脉瘤的状态、大小、部位、形态、治疗方式等均与动脉瘤的复发存在相关性。对动脉瘤进行合适的个体化治疗,并对慢性病进行良好管理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动脉瘤介入术后的复发。当然,仍需要术后及时随访。

对于应行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及时联系患者返院手术,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另外,对于出血较多的患者,是否应一期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有待进一步商榷。

第二十八期·精华回顾

01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DSA随访的重要性

本期神介骑士论坛围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DSA随访的重要性展开,由来自医院的王武教授主持。王武教授首先通过文献回顾指出,动脉瘤介入术后DSA随访非常重要,部分研究结果提示动脉瘤介入术后复发率可超过20%,再出血率可高达4.9%。接着王武教授进一步强调,重视DSA随访可以尽早发现动脉瘤复发,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同时可以积累经验,提高介入栓塞的有效性。

动脉瘤术后复发的主要方式包括:弹簧圈压缩、脑动脉瘤增大、载瘤动脉受累以及新发脑动脉瘤等。患者慢性病,动脉瘤的状态、大小、部位、形态、治疗方式等均与动脉瘤的复发存在相关性。对动脉瘤进行致密栓塞、支架辅助栓塞或植入血流导向装置、使用生物修饰的弹簧圈、重建载瘤动脉,术后及时随访并对慢性病进行良好管理等措施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动脉瘤介入术后的复发。

针对动脉瘤介入术后应在何时进行复查的问题,王武教授分享了团队的经验:对于破裂动脉瘤,建议在术后1-3个月,半年,1年进行复查,并在之后每年进行复查;对于未破裂动脉瘤,建议在术后3-6个月,1年进行复查,并在之后每2年进行复查。

02动脉瘤术后DSA随访的经验体会及病例分享

随后,王武教授结合具体病例分享了团队对动脉瘤术后DSA随访的经验和体会。

Case

病例一

破裂L-ICA-C6前壁小动脉瘤,使用3个LVIS支架进行了载瘤动脉的重建治疗,未填塞弹簧圈,即刻造影提示动脉瘤不显影,2周后造影提示动脉瘤仍显影,随后1月、3月、12月的造影复查提示该动脉瘤完全闭塞。此例动脉瘤之所以需要密切随访跟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关,覆膜支架或者血流导向装置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Case

病例二

R-ICA-C6多发动脉瘤,由于后壁的动脉瘤形态不规则,考虑为本次SAH的责任动脉瘤,对其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即刻造影提示完全栓塞。术后1月复查提示动脉瘤复发,同时前壁动脉瘤有进行性血栓形成,3天后准备再次治疗时发现后壁动脉瘤又缩小了(血栓形成),因此选择了植入一个LVIS支架加强治疗,3M和12M后随访发现两个动脉瘤完全闭塞,载瘤动脉得到完全重建。同样的,此例之所以需要密切随访也跟最初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有关,结合复查考虑后交通血栓性动脉瘤可能大,血流导向装置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Case

病例三

R-ICA-C6前壁大动脉瘤,首次行EP支架辅助栓塞,即刻造影提示瘤颈口略有残留;术后8月复查提示动脉瘤复发,遂进一步行球囊辅助栓塞,即刻达到;13月复查提示瘤颈口复发,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此例为大动脉瘤,治疗后动脉瘤反复复发,治疗方式上的选择非常重要,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Case

病例四

R-ICA-C7破裂动脉瘤,急诊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主体,残留颈部。3月随访时动脉瘤瘤颈残留,但是患者不愿再次介入手术,每年行MRA随访,在第2年发现有复发迹象,随后复查提示动脉瘤进行性增大,在第56月时发生第二次破裂出血。后在支架辅助下再次进行栓塞,达到完全栓塞动脉瘤。此例患者提示我们对于应行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及时手术。另外,此类出血较多的患者,是否应一期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也有待进一步商榷。

Case

病例五

R-ICA-C7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伴发动脉瘤,一期完全填塞子囊,1月后及时行二期支架辅助栓塞完全栓塞了动脉瘤,后续随访动脉瘤闭塞良好。

Case

病例六

R-ICA-C6破裂动脉瘤,一期单纯弹簧圈栓塞后瘤颈少许残留,3月后二期支架辅助栓塞达到完全闭塞,再4月后复查,动脉瘤栓塞良好,12月复查提示瘤颈复发,但36月复查显示瘤颈进行性血栓形成。此病例一期治疗可能是最佳治疗方法;另外,多支架或类密网支架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Case

病例七

前交通动脉瘤,初次单纯弹簧圈栓塞后达到完全栓塞(有生物圈),术后3月造影显示有动脉瘤增大的迹象和弹簧圈压缩,术后12M造影显示弹簧圈被压缩,动脉瘤增大。术后第52月随访发现弹簧圈压缩和动脉瘤进行性增大,进一步行支架辅助栓塞,即刻动脉瘤完全闭塞,双侧入路,支架完全覆盖瘤颈。再治疗1年后,动脉瘤保持完全闭塞。此例为一个三分叉动脉瘤,随访和瘤颈重建是关键,再治疗时通过释放支架完全重建瘤颈,降低了血流的冲击,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动脉瘤的再次复发。

Case

病例八

L-ICA-C7一期完全栓塞,后未遵从医嘱进行随访,15年后因SAH再次入院,DSA显示动脉瘤复发伴载瘤动脉受累,在多支架辅助下再治疗,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闭塞,2年后随访发现动脉瘤仍保持完全闭塞。此例患者依从性差,仅有临床随访,缺乏影像随访;此例动脉瘤的复发也提示我们定期随访的重要性,随访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Case

病例九

C7段大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后患者无意愿随访和再次治疗。14年后患者因单纯头晕入院,造影显示动脉瘤复发,行LVIS支架辅助治疗后,动脉瘤完全闭塞。此例动脉瘤的复发同样提示我们定期随访的重要性,随访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尤其是对于复发率较高的大动脉瘤,定期随访更是必要的。

Case

病例十

右侧小脑上动脉(SCA)夹层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不显影,2周,3月随访显示载瘤动脉SCA不显影,但12月时SCA重新显影,动脉瘤仍然保持完全闭塞。5年后患者因头晕到外院就诊和治疗,DSA检查发现左侧椎动脉V4段及左侧小脑下后动脉(PICA)新发夹层动脉瘤,遂行原位闭塞载瘤动脉治疗,V4段动脉瘤达到充分栓塞,PICA动脉瘤也不显影。此例患者提示我们定期的随访也可以让新发动脉瘤得到及时的治疗。

Case

病例十一

该例患者年检查发现左侧C7段动脉瘤(未破裂),行单纯弹簧圈栓塞,6月随访显示动脉瘤闭塞良好,9年后因SAH发现右侧C7段新发动脉瘤,于外院治疗,一期仅闭塞了主体部分,二期于我院复查发现右侧瘤颈仍残留,左侧动脉瘤的瘤颈口复发,在确认两侧P1发育良好的情况,对两侧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再治疗。12月随访提示双侧动脉瘤均闭塞良好。对于此例患者,如果通过定期复查可能会及时发现新发动脉瘤并及时治疗。

第二十九期活动预告

自年5月7日起,在“圣骑士”群主的支持下,遴选中国神经介入人群精彩病例,通过卒中视界的平台与读者分享,截至目前已推送期,涵盖余个高质量病例。这些病例的背后,是每一位中国神介人群成员经年累月的实战经验和苦研精思。立足于此,全新的神介骑士论坛将为广大脑血管病医生奉献更多高水平的讨论。由于群内人数已满,卒中视界也将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ys/141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