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栓塞剂对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后疗效的影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通过阻断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减少肌瘤的血供,导致肌瘤的坏死,从而缓解症状。

作者:朱俊蒋冰阳陈春林刘萍马奔曾北蓝段慧霍智锋陈兰

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子宫肌瘤(uterinemyoma,UM)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以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及相应的压迫症状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artery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通过阻断子宫动脉及其分支,减少肌瘤的血供,导致肌瘤的坏死,从而缓解症状。从已有的报道看,UAE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创伤小。UAE术后肌瘤体积平均缩小33%~75%,82.7%~96%的患者月经量减少。影响UAE术后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肌瘤位置、肌瘤个数、大小及栓塞程度等,而栓塞程度又与肌瘤血流量和栓塞剂相关,因此,栓塞剂的合理选择尤为重要。用于子宫动脉栓塞的栓塞剂种类众多,国内外报道较多的包括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颗粒、三聚明胶海绵微球(tris-acrylgelatinmicrospheres,TAGM)及明胶海绵颗粒(gelfoam,GF)等,但至今仍无对不同栓塞剂系统性评价的统一意见,尤其对于UAE术后远期疗效的评估欠缺。本研究自年起至今选用规格分别为~μm、>~μm、>~μm的PVA颗粒、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sodiumalginatemicrospheres,KMG)及新鲜明胶海绵颗粒(gelfoam,GF)3种栓塞剂应用于UAE术中治疗子宫肌瘤,并在UAE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贵州医院、医院医院—年因子宫肌瘤行UAE治疗的例病例,术前均行B超或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自愿要求行UAE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手术时年龄22~54(39.93±5.44)岁。单发子宫肌瘤99例,其中黏膜下肌瘤17例、肌壁间肌瘤38例、浆膜下肌瘤6例、位置不明38例;多发性子宫肌瘤例;类型不明确13例。术前月经量过多例,经量正常例,经量不明确1例。术前子宫体积75.61~.18(.83±.91)cm3;术前子宫肌瘤体积1.14~.54cm3(.65±.95)cm3。

根据UAE术中使用的栓塞剂种类及栓塞剂规格对病例进行分组,UAE术中栓塞剂使用PVA颗粒43例,KMG例,PVA联合GF70例,KMG联合GF74例。术中使用栓塞剂规格~μm例,>~μm例,>~μm30例。

不同栓塞剂种类及栓塞剂规格组间患者年龄、肌瘤类型、月经量、子宫肌瘤体积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各时间段临床资料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栓塞方法取右侧腹股沟韧带中点下0.5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采用Seldinger’s技术,完成股动脉置管,在盆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的引导下将4.0~5.0F导管或3.0F微导管在导丝辅助下分别插入双侧子宫动脉或超选择进入其上行支,以规格分别为~μm、>~μm、>~μm的PVA、KMG或GF混合抗生素和造影剂进行栓塞,并再次经DSA造影证实栓塞完全。栓塞结束后,拔出导管、导管鞘,压迫穿刺点。

1.3病例随访术前记录患者年龄、肌瘤类型、术前月经周期、经期、月经量、术前肌瘤体积等资料,术中记录所使用栓塞剂的种类、规格及用量,术后1、3、6个月、1~8年每年定期复查或电话随访,行彩超或CT或磁共振监测其肌瘤体积变化,并详细记录各月经周期中所用同种卫生巾数量,评估月经量改变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术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及月经量改变情况对UAE术后疗效进行评估。(1)显效:UAE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且肌瘤体积缩小≥50%。(2)有效:UAE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肌瘤体积缩小20%~50%;(3)无效:UAE治疗后,月经量减少不明显,且肌瘤体积缩小<20%。其中计算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公式为椭球形体积公式:(ABCπ/6)cm3(A、B、C分别为子宫或肌瘤的三维径线直径),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体积为各肌瘤体积之和。

根据患者每次月经所使用卫生巾的数量评估月经量,每个月经周期所用卫生巾多于20片(月经量>80ml)为月经量过多。

显效及有效在疗效判定时均归为有效。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有差异的结果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效率随访1年的患者,术后1年内有效患者例,无效59例,有效率80.1%;随访至术后2~3年的患者术后例有效,16例无效,有效率86.9%;术后4年以上有随访数据的患者中,有效患者75例,无效44例,有效率63.0%。

例患者中,6例患者在UAE术后2~6年行全子宫切除术,原因如下:1例患者UAE术后仍月经过多,1例患者肌瘤复发,其余4例切除子宫原因不详。2例患者在UAE术后2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例患者在UAE术后3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例患者均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发生。

2.2栓塞剂种类对UAE术后疗效的影响不同种类栓塞剂间术后1年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P=0.),术后2~3年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4.,P=0.),术后4年以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P<0.01)。进一步对术后4年以上疗效中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单一使用PVA或KMG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P=0.)。使用PVA栓塞后加用GF的疗效亦好于单一使用PVA的疗效(χ2=22.,P<0.01),使用KMG栓塞后加用GF的疗效好于单一使用KMG的疗效(χ2=8.,P=0.),而均加用GF后,PVA与KMG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

2.3栓塞剂规格对UAE术后疗效的影响不同规格栓塞剂间术后1年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P=0.),术后2~3年疗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P=0.),不同规格栓塞剂间术后4年以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P<0.01)。进一步对术后4年以上疗效中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发现颗粒直径~μm的疗效好于>~μm(χ2=18.,P<0.01)及>~μm(χ2=23.,P<0.01)的栓塞剂,而>~μm的栓塞剂疗效与>~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P=0.)。

2.4栓塞剂种类及规格多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栓塞剂种类与UAE术后4年以上疗效显著相关(OR=2.,P=0.),使用KMG的疗效好于PVA的疗效,加用GF的疗效好于单一使用PVA或KMG。栓塞剂规格与UAE术后4年以上疗效显著相关(OR=0.,P=0.),疗效随栓塞剂颗粒增大而减低。

3、讨论

本研究中,UAE术后有效率为63.0%~86.9%,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

经过前期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影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后疗效的因素主要有肌瘤位置、肌瘤个数和大小等。Scheurig-Muenkler等对例因子宫肌瘤行UAE治疗患者的复发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肌瘤的栓塞程度与疗效密切相关。可见对肌瘤的栓塞程度直接影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的疗效,而栓塞程度又与肌瘤血流量和栓塞剂的合理使用相关,因此有关栓塞剂的研究十分必要。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见诸报道的栓塞剂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超液态碘化油与平阳霉素混合液、KMG、真丝线段、真丝颗粒、钢圈、中药白芨粉末或白芨胶等,而PVA、KMG及GF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栓塞剂。PVA为永久性栓塞剂,属微球型栓塞剂,颗粒小且可选择,栓塞理想,疗效较好。其缺点是操作时膨胀速度快、易堵管,在体内不可降解。KMG是从天然植物海藻酸中提取的多聚糖钠盐,水合力强,在人体内无异物刺激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根据临床需要加工成不同大小规格的圆形固态微球,其缺点在于操作中易堵管。GF是可吸收的中效栓塞剂,对人体无抗原性,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操作时易于释放,但其颗粒较大且欠均匀,对子宫肌瘤的内层血管网栓塞力度不够。在早期的报道中,使用PVA颗粒栓塞后,再应用GF栓塞以确保子宫动脉的持久栓塞,以防逆流。Das等对3种PVA、栓塞微球及Embozenes微球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及荟萃分析,认为该研究中的栓塞剂对UAE术后疗效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现有的研究大多针对栓塞剂对UAE术后近期及中期疗效的影响,对远期疗效的研究仍显匮乏。本研究发现,应用PVA、KMG两种不同种类的栓塞剂或联合使用GF行UAE治疗术后3年内疗效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4年以上疗效的比较提示,单一使用KMG术后疗效较PVA更好,PVA或KMG联合使用GF行UAE术后疗效好于PVA或KMG的单一使用。

在确定栓塞剂的种类后,栓塞剂颗粒大小是UAE治疗的另一关键因素。常用的栓塞剂颗粒直径~μm。一般认为疗效与栓塞剂颗粒大小成反比,即栓塞剂颗粒越小,UAE术后效果越好。袁亮对比了μm、μm及μm的PVA,随访至术后6个月,认为μm的PVA颗粒栓塞程度更彻底,临床疗效更好且安全性可靠。较小的颗粒能够长时间栓塞肌瘤的毛细血管网,其术后4年以上疗效较好,但较小的颗粒更易出现并发症,如子宫内膜的坏死及卵巢的坏死等。有学者认为行DSA造影观察子宫肌瘤的血管网,并根据子宫肌瘤的内层血管网选择栓塞剂颗粒的大小,当内层血管网较为稀疏时应选择较小颗粒的栓塞剂,而内层血管网较为致密时可选择稍大的颗粒。本研究结果显示,栓塞剂颗粒大小的不同分组间术后3年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术后4年以上疗效来看,颗粒直径~μm的栓塞剂疗效好于>~μm及>~μm的栓塞剂,>~μm与>~μm的栓塞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例病例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提示使用直径~μm的栓塞剂安全且远期疗效更好。

目前,UAE治疗中,由于术前无法确知肌瘤的血供情况,无论是对栓塞动脉的选择还是栓塞剂的分配都以临床经验为主,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影响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如果在UAE术前即能明确肌瘤的血供情况,并据此在术前制定相应的预案,用以筛选合适病例,指导手术操作和栓塞剂的合理分配,将有利于UAE的实施和疗效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已开始基于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原始数据集构建在体子宫肌瘤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术前辨认子宫肌瘤的血供特点,指导UAE术前病例筛选及术中栓塞剂的合理分配,为UAE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依托。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时,应选用多层栓塞方式,即先使用强效栓塞剂栓塞肌瘤血管网后再加用弱效栓塞剂,且强效栓塞剂选择KMG,可提高UAE远期疗效。在选择栓塞剂规格时,术中使用颗粒直径为~μm的栓塞剂行UAE治疗术后疗效较好。另外,由于随访困难,有效率的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朱俊(贵州医院)

蒋冰阳陈春林刘萍段慧霍智锋陈兰(医院)

马奔曾北蓝(医院)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xj-fck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









































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zlyy/11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