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初,我科成功的救治了一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48岁的男性患者罗XX,因“突发剧烈头痛5小时”来我院急诊就诊,行头颅CT检查发现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正值当班的胡世文主任凭借20余年神经外科经验初步判断患者可能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立即急诊给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CTA),结果证实为“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明确,病情十分危重,因为如果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率达到60%以上,需尽快手术治疗。
胡世文主任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及手术风险,得到家属认可和理解,紧急完成术前准备后,第二天上午急诊行“右额颞开颅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了解神经外科的人都知道,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是神经外科难度很大、风险极高的手术,要求手术医生必须具备高超的显微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手术中随时会遭遇到动脉瘤的破裂大出血,处理不当,轻者会导致患者重残,重者死亡甚至直接死在手术台上。胡主任是艺高人胆大,凭借着他多年的处理各种急性脑血管病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及高超的手术技巧,沉着应对,开颅、分离显露动脉瘤,直至用两枚动脉瘤夹成功安全的夹闭了动脉瘤,整个过程顺利,有惊无险。
术后复查CTA血管造影显示,患者前交通动脉瘤被完全夹闭,大脑前动脉及其周围重要穿支小动脉均保护完好,术后患者很快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未遗留任何后遗症,手术不仅挽救了一个病人的生命,也挽救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术前CT
术前CTA
暴露大脑前动脉近端,便于随时阻断控制血流
显露瘤颈及部分瘤体
动脉瘤夹夹闭瘤颈
术后CT复查
术后CT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
痊愈的患者与胡世文主任合影
痊愈出院患者与工作人员合影
脑科小常识:
颅内动脉瘤
定义: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的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
常见病因:脑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动脉硬化、感染、创伤及其它因素。
模拟图
DSA造影检查
发病率及致残死亡风险:亚洲人群患病率2.5%-3.0%一但破裂,10%-15%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35%,再次出血病死率60%-80%,24小时内再出血发生率4%-13.6%。主要见于中年人(30-60岁),青年人较少。动脉瘤居于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
诊断:
DSA: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3D-DSA能更加详细的描述动脉瘤形态及毗邻血管的关系。首次造影阴性的蛛血患者2~4周后复查(14%的患者存在动脉瘤)。
CTA:由于容积效应可能导致动脉瘤颈扩大。可能由分辨率等引起结论误差。对显示3mm以下动脉瘤不可靠。
MRA:操作时间长,不适合蛛血患者的诊断。
治疗指征:
1、直径≥5mm:建议进行干预。
1、直径<5mm:应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判断。
3、对于伴有子囊、多发、位于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后循环、预期寿命10年、
4、伴有aSAH病史,有家族史或需长期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动脉瘤患者推荐积极干预。
5、未治疗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建议动态随访,发现动脉瘤进行性增大、形态改变者,建议进行干预。
6导致患者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可适当放宽干预指征。
治疗方法:
1、血管内介入微创手术(动脉瘤栓塞术)
优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康复快,且可同时治疗多个动脉瘤(不分前后左右)
缺点:复发率7%~15%
方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入导引管,经导引管插入微导管至动脉瘤内,经微导管将铂金弹簧圈导入动脉瘤内并展开成型。接着不断用弹簧圈填塞直至瘤腔消失。随着时间的累积,瘤腔内容物机化形成稳定的结构。
示意图
2,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包裹术
优点:复发率低(5%),可处理同侧多个AN
缺点: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康复慢。颅底AN、大AN、动脉硬化或者钙化AN、夹层AN、左右多发AN和后循环AN处理困难。
示意图
专家简介:
胡世文
教授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主任
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国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工作24年,年晋身主任医师。参加各类神经外科手术数千例,独立完成高难度手术数百例,成功抢救了大量神经外科急危重病人,对于各种类型的脑血管病、颅脑损伤、颅内及椎管内肿瘤及其合并症、并发症的诊治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年来主要负责脑血管病专业组工作,潜心于各种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积极挑战各种复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等的开颅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北京市经过评审取得从事神经介入治疗资质的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白癜风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