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展开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年12月~年12月所收治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出现血栓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患者的静脉采血次数有着密切的关系,采血次数≥20次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与采血次数20次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肌松药、镇静药、呼吸未正压机械通气、心肺功能衰竭、长期卧床、年龄60岁、脑卒中、骨关节置换术后、脓毒血症等原因同样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增加(P<0.05)。结论由于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相对较多,为了避免ICU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就必须提高医护人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机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在住院期间,导致其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在31%左右,其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ICU患者残疾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对此类疾病的形成原因进行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将对我院年12月~年12月所收治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年12月~年12月所收治的1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例女性,11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19~83岁。本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色泽深改变、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肿胀、下肢疼痛等,患者的Homan表现为阳性,所有患者均经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得以证实。
1.2方法
将本研究所有患者的肌松药使用情况、镇静药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动静脉采血次数、心肺功能、卧床时间作为参数,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患者的静脉采血次数有着密切的关系,采血次数≥20次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几率与采血次数20次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肌松药、镇静药、呼吸未正压机械通气、心肺功能衰竭、长期卧床等原因同样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增加(P<0.05),见表1
3讨论3.1血流滞缓
一般情况下,下肢血液回流主要是靠静脉瓣膜、小腿肌肉收缩、胸腔负压来防止患者出现血液倒流的。由于ICU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绝大部分ICU患者均存在肺功能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情况。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需要对其给予特级护理,且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在这类患者中,绝大部分患者因治疗以及病情需要通常是处于被动或主动卧床的状态,患者的下肢收缩力下降,导致患者的静脉瓣膜功能降低,甚至丧失。
3.2血液高凝状态
绝大部分ICU患者存在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利尿剂以及脱水剂的大量使用、血容量不足、脱水、休克等常见原因均会导致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增加。此外,血小板的凝聚能力加强、凝血酶源的释放等均是导致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
3.3其他
四肢特别是双下肢长骨骨折、脓毒血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感染、高静脉营养导致血液高黏状态、采血部位出现局部明显肿胀等均是导致血栓形成的其他高危因素。
综上所述,由于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导致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相对较多,为了避免ICU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就必须提高医护人员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机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尽量减少高静脉营养天数;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封管时加强管路肝素化管理,出现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时及时予以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堵塞并且B超下无发现置管头外露血栓时予以必要的更换或使用尿激酶冲管溶解,禁止随意拔除置管避免出现置管头外露血栓脱落。此外,还必须强化ICU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进行严密的监测,使用物理预防包括加压弹力袜、间断气囊压迫、足底泵等机械方法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此来提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情况.
长按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