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又称血栓性深静脉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患病后易造成肢体病残,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血液黏度高、血流缓慢及血管壁的损伤是造成本病的三大主要原因,多发生于各种手术后、慢性病长期卧床以及因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的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及长期卧床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危及生命。
通常导致血流缓慢的因素有: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中和术后、长途乘车久坐不动、或长久的下蹲位等。以上因素均可导致血流滞缓,如下肢骨折后。石膏或其他固定方式使患肢制动,活动受限,小腿的肌肉不能正常发挥唧筒作用。血流缓慢和淤滞,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高的发病率。较大的手术与血液缓慢有密切的关系,手术中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和麻醉,周围肌肉松驰、静脉舒张;术后长时间卧床、半坐位或侧卧位,都可使下肢深静脉血流减慢,而为血栓形成创造条件。除以上诱发因素外,由于人体在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也可使血流减缓。如左髂静脉在解剖上受右髂动脉骑跨,其远佣的静脉血回流相对的较右侧缓慢。深静脉血栓经常发生于手术后、骨折、产后等,其中血流缓慢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临床所见的患者亦大部分发生在左下肢。除此,静脉的瓣膜袋、腓肠肌静脉窦,也是造成血流缓慢的因素。
症状
主要是患肢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特征,血液回流障碍的程度与血栓发生的部位、范围有密切关系。不同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现分述如下。
1.疼痛
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神经感受器所致。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大腿、腹股沟等区域。多为胀痛、疼痛性痉挛、紧张感,卧床或抬高患肢可缓解。
2.肿胀
是最主要或惟一的症状。常为单侧肢体肿胀。若为下腔静脉血栓则可表现为双侧肢体肿胀。
3.浅静脉曲张及皮温皮色变化
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由于血液回流受阻,患肢皮肤多呈紫红色,皮温升高。
4.全身反应
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体温一般低于38.5℃。
5.肺栓塞
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部分可致心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6.血栓后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肢体沉重不适,肿胀,久站或活动后加重。可伴有静脉性间歇性跛行、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粗糙、瘙痒、湿疹样皮炎、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的溃疡等。
防治
饮食1、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低脂肪食物,忌食油腻、肥甘、辛辣之品,严格戒烟。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3、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降低血液黏度。
4、术后病人卧床期间对下肢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应绝对卧床,患肢予以垫高,以防止血栓脱落发生肺动脉栓塞。
6、急性期已过或后遗症期的病人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医疗袜,以压迫浅静脉,防止浅静脉扩张,并能促进浅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下蹲、盘腿及两腿叠压。休息时仍应垫高患肢。
7、中药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有效方剂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8、在急性期,抗纤溶疗法能将血栓溶解。
9、另外,某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肿瘤压迫造成的,应及早查出真正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宽仁康复厚爱健康,
感谢有你一路陪伴!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湖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