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近日,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一位病人坐在轮椅上,由家人推着逐个地感谢病房里的每一位医生,他手里还拿着一封感谢信,医生们也都很开心地一一跟他打招呼。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23日中午,60岁的朱先生因胸闷1周伴突发胸痛2小时于我院急诊就诊,普通胸部CT检查提示两肺炎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红主治医师发现患者气促明显,高流量吸氧下指尖血氧饱和度在90%,尽管患者当时生命体征尚稳定,但周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肺部影像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符合,判断患者可能存在肺栓塞。她迅速汇报科室杜春玲主任,在杜主任的指导下,经验性使用肝素抗凝后亲自陪同患者至放射科行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双侧肺动脉主干严重栓塞,在患者进行检查的同时,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团队已经做好了随时溶栓、抢救的准备。患者刚转运至RICU,突然出现胸闷加重、无法呼吸、大汗淋漓、极度烦躁、血压急剧下降至测不出。

病例回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杜主任临危不乱、有条不紊带领团队开展抢救:吸氧、心电监护、迅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紧急溶栓、多巴胺升压……约半小时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躁动不安消失,血压也慢慢地恢复了正常,指末血氧饱和度稳定。在RICU团队精心治疗下,患者度过了溶栓后出现的消化道出血、膀胱出血等并发症,病情逐步平稳直至康复出院。

“虽然我当时说不出话,但是我的脑子很清楚,我的这条命啊,就是你们给救回来的!我还记得那天你们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都围着我转,替我捡回了这条命。这些我都记得!”回忆起刚入监护室的情形时,朱先生总会激动地说。

肺栓塞是最危险的急症之一,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肺动脉血管堵塞进一步加重,会出现严重缺氧、血流动力学障碍、休克,最终死亡。RICU配有床旁超声,床旁支气管镜,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血气分析仪、呼吸机等一系列急救用物,为呼吸重症疾病患者的救治提供有力保障。RICU自启用以来,已经成功救治多例呼吸危重症患者,体现了团队较高的危重症救治水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介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青浦区-年度,-年度区级重点专科。现有专科医师20人,肺功能技师2名。其中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1人,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1人;教授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0人,住院医师3人;拥有硕、博士学位15人(占医师人数的75%,其中2名博士研究生在读),本科学历者5人(占25%,其中2名硕士研究生在读)。现设有床位56张,包括有呼吸重症监护室、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监测室,支气管镜室。常规开展肺功能检测、呼出气NO检测、气道高反应测定、B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内科胸腔镜检查、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经支气管镜取异物、睡眠呼吸监测、支气管镜下氩等离子体治疗、虚拟支气管镜导航技术(VBN)联合鞘管引导气道内超声(EBUS-GS)诊断肺外周病变、支气管球囊扩张术等检查。科室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不断创新业务和技术,服务能级不断提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呼吸系统慢病方面不仅诊治规范,更是依托物联网实验室把这些疾病的规范管理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为众多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明确了诊断;一系列支气管内镜诊疗项目、内科胸腔镜检查保障了肺癌、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胸膜疾病的规范、有效诊疗;呼吸重症监护室的设立为呼吸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关阅读

神经外科团队巧手摘“蟠桃”

十年疼痛口难张,一招减压笑颜开

勇闯生命中枢,创造生命奇迹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kmdc.com/wacs/122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