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雅淇主讲:来永强:医院心外科七A病房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尉志鹏:医院心外科七A病区主任医师。李继永:医院心外科七A病区主任医师。
雅淇:请问:心脏里更危险的栓子是什么?
来永强、尉志鹏、李继永:心脏里长出“更危险”的栓子是——菌栓。我们通常称赘生物,这个赘物物如果不脱落,就会随着心脏瓣膜的摆动,也随着摆动。如果是脱落下来的话,它就会随着全身血液的流动而到全身各个脏器,就会造成栓塞。
血栓是由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凝聚而成,菌栓是由我们心脏组织细胞坏死了,而且与我们的细菌结合而成。血栓堵到哪里,哪里就会有梗死。这种梗塞,我们通过溶栓,或取栓的治疗就可以了。而菌栓,堵到哪里,哪里就会梗死外,还会散落到周围,形成一个局部性的脓肿感染。
心脏内菌栓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第一个原因是病人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弱(下降)。第二个是造成感染(细菌症)。跑到心脏就会一个赘生物的形成。第三个是往往这种病人,心脏本身是有问题的。所以说三个因素,共同促成这个赘生物的形成。一般一来说,这个赘生物首先是侵占心脏的瓣膜,并损坏瓣膜。
细菌侵蚀心脏有哪些严重后果:心力衰竭、全身动脉栓塞。
哪些症状提示我们心脏正在被细菌侵蚀。1、反复发烧,39度左右。2、持续发烧超过三周。3、消炎药,打滴点不明显。4、伴有手上,腿上红色的出血点。5、伴随肌肉关节痛、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看清细菌的真面目。容易导致赘生物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的链球菌组成。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主要存在于我们的皮肤,而且在空气中,水中都存在。草绿色链球菌,它存在于我们的泌尿生殖道,消化道,还有呼吸道。而且在我们正常的环境中也会存在。这两种细菌在我们身体上都是携带着的,但是这两种细菌只有进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才能繁殖,才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拔牙竟然可能导致心脏出现“更危险”的菌栓。拔牙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个很重要的危险因素。
细菌如何进入心脏,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拔牙、心脏基础疾病、身体创伤、胃肠道炎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液检查指标。在血常规的检查中CRP敏感C反应蛋白的升高,WBC白细胞指标升高,NE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还有NE#中性粒细胞数升高。第二个化验单降钙素原的测定,PCT升高(正常0.05)。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血液细菌培养,第三步就是超声心动图。明确细菌长在心脏的哪个部位。
换瓣膜。机械瓣膜,寿命时间长一点,但需要终身抗凝。生物瓣膜,青年人易损坏,但抗凝只需要3-6个月就可以了,不需要终身抗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