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简介
M,58Y,言语笨拙伴四肢无力半年,加重3周,为行血管内治疗转入院。动脉硬化高危因素:抽烟
医院行头颅CT未见明显梗死灶,DSA示双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
术前影像解读:
1、CT无明显大梗死灶,大脑半球轻度脑萎缩。
2、左椎动脉开口轻度狭窄,右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右侧后交通动脉开放,由后向前部分代偿;右侧大脑后动脉软膜支及胼周后动脉向前循环部分代偿。
3、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吻合,岩段以远代偿供血。
4、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吻合,海绵窦段以远代偿供血。
手术方案:
1、局麻手术
2、右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增加后循环及右侧前循环血供;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偿试介入开通,增加左侧前循环血供。
3、单纯右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
右侧颈动脉评估
右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
Cordis-GenesisPalmazBiue4-12mm球扩支架成形
颅内血流明显增加,向前循环代偿增加
偿试左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再通
导管通过闭塞段,远端血管通畅
BostonScientificCorporation-Waiistent9-50mm支架成形
颈内动脉恢复正向血流,颅内血流增加,前交通动脉开放,左向右代偿
术毕即刻,患者言语明显流利,语速增快。
术后第一天,自诉头脑明显清晰,言语流利,右侧肢体无力消失。颈动脉超声示:左侧颈内动脉血流通畅。
卢旺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介入科主任。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于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第二军医大学),并于年从第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于.11–.01作为访问学者在医院(RWTH)学习。
从自年开始从事神经外科至今,一直在临床工作一线。近年来开展包括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颅内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和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等神经介入手术余例。专业方向: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尤其是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脑瘫、癫痫、帕金森、肌张力障碍等功能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和立体定向治疗;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清除脑血肿、颅内肿瘤活检、内放疗手术。
学术兼职: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委员,全军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外科杂志》杂志青年编委,《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青年编委,《中华神经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
参编专著:
《急性脑卒中血流重建治疗策略》主编、《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技术》主要参编人员、《计算机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学》主要参编人员、《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主要参编人员
奖励:
年因“远程无框架脑外科机器人系统”作为参与者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因“无框架立体定向脑外科机器人系统”作为参与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年在“和谐使命-”活动中因表现突出而荣获三等功。
年因表医院冯理达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奖。
年因教学成绩突出而荣获全军神经疾病护理示范基地专科护士培训优秀教员。
年因“便携式机器人应用于血管介入手术的关键技术研究”作为参与者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研课题:
1.年完成博士课题“腺病毒介导的PTEN与TIMP-2抑制胶质瘤的侵袭与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2.-年获国家博士后基金,在其资助下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物理所完成课题“磁刺激对神经干细胞的体内体外作用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
3.-医院院内创新培育基金资助的“计算机辅助控制自动磨钻在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课题,课题负责人;
4.-年参与国家计划“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研究”,第五完成人,合作单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年参与国家计划“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实验系统研究”第二期支助,万元,第五申请人;
6.-年参与北京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课题“复发性颅咽管瘤的微创治疗临床研究”,30万元,第二申请人;
7.-年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课题“立体定向射频消融计算机辅助治疗计划关键技术研究”获北京自然科学基金,20万元,第二申请人;
8.-年与北京工业大学合作课题“融合结构关联信息的帕金森病靶区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万元,第二申请人。
河北脑血管病病信息平台(hebnxgbyy):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精要、神经介入治疗策略及显微神经外科血管手术相关知识介绍和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