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前动脉交通后段发生的动脉瘤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颅内动脉瘤总数的1-9%,其中70%发生在大脑前动脉的胼周动脉发出胼缘动脉分叉处,这部分动脉瘤被称为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动脉瘤。[1-4]
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动脉瘤是指起于前交通动脉以上,在大脑前动脉的胼周动脉段发出胼缘动脉的分叉处形成的动脉瘤。大脑前动脉一般在外侧裂内侧端正对前穿质处由颈内动脉分出,水平向内横过视神经的上面进入纵裂内,经胼胝体下回附近斜向前上,绕过胼胝体膝部至其背面,沿胼胝体沟向后行,达肼胝体压部移行为末梢分支。大脑前动脉分段方法较多,简单分为交通前段与交通后段;细分可分为5段:A1段(交通前段),A2段(胼胝体下段),A3段(胼胝体膝段),A4段(胼周动脉额叶段),A5段(胼周动脉顶叶段)。[5]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动脉瘤即位于A3段。这是环绕在胼胝体膝部的一段动脉弯曲,在这一部位大脑前动脉分为胼周动脉和胼缘动脉2个分支。Rhoton[6]总结了囊状动脉瘤发生部位的特点有动脉瘤多位于载瘤动脉的分支处;而且,在载瘤动脉转弯处,动脉瘤的指向与动脉转弯前的方向一致。因其解剖位置特殊,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方式上与其它颅底动脉瘤均存在差异且临床处理非常困难,[7-9]其中多以小尺寸动脉瘤多见,破裂倾向要高于其他部位动脉瘤。[7,10]
其传统治疗方法是开颅手术治疗,但其具有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近年来,GDC、DCS已经成为常用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新型栓塞材料,并且配合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加速瘤腔的闭塞取得了较传统手术有着更好的疗效,有效降低了胼周动脉复发的几率。[11]
在本期的“千姿百泰,杰然不同”案例专辑中,与大家分享一例使用泰杰伟业Perdenser?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案例。
患者基本信息:女,79岁,因颅内动脉瘤入院。
术前造影,可见大脑前动脉-胼周分叉处有一动脉瘤,三维影像显示动脉瘤大小约8.1mm×7.2mm,且瘤体带有小的子囊。
术中工作位路图引导下,微导管顺利就位,选用泰杰伟业Perdenser?8mm×30cm-3D弹簧圈成篮,随后相继填入Perdenser?5mm×20cm-2D、2mm×6cm-2D、2mm×4cm-2D弹簧圈,以1.5mm×3cm-2D收尾。
术后即刻造影可以看到,动脉瘤致密栓塞,瘤腔内无造影剂残留,载瘤动脉及分支血管血流通畅,手术完美结束。
泰杰伟业自主研发生产的Perdenser?弹簧圈分为复杂型和螺旋型两种。其中复杂型依靠其°Ω开环配合随机转点的设计,可以良好的成篮,有效保护动脉瘤壁,避免动脉瘤破裂。优异的成篮表现不仅有助于保护动脉瘤壁,更为后续填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弹簧圈头端采用高分子球帽设计,可以确保不会对动脉瘤壁产生损伤,避免术中顶破动脉瘤。
优秀的缝隙捕捉填充能力,有效保证手术可以达到致密填塞的效果。上百种型号,亦为临床提供从成篮到填充到收尾的全系列选择。
根据形圈直径不同所采用的差异化柔软度设计,满足不同大小的动脉瘤填充需求,支撑从成篮到填充直至收尾的全线操作。泰杰伟业超软型弹簧圈具有良好的柔顺性,既可以在微小动脉瘤治疗中作为成篮、填充使用,还可以作为中大型动脉瘤治疗的收尾圈使用,均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表现。
作为国内首款秒解脱的弹簧圈系统,解脱方式稳定、快捷,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时间,特别是在动脉瘤破裂治疗时,更是可以做到争分夺秒,降低患者风险。
参考文献:[1]PetrO,CoufalovaL,BradaeO,etal.Safetyandefficacyofsurgicalandendovasculartreatmentfordistalanteriorcerebralarteryaneurysm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WorldNeurosurg,,:-.[2]MolyneuxAJ,KerrRS,YuLM,etal.Internationalsubarachnoidaneurysmtrial(ISAT)ofneurosurgicalclippingversusendovascularcoilinginpatientswithrupturedintracranialaneurysms:arandomi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