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凤凰卫视著名主播刘珊玲于7月24日上午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出现意识障碍,被及时医院救治,后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左小脑上动脉中段夹层动脉瘤)并行动脉瘤栓塞术及血肿清除术,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珊玲意识目前转为清醒,病情稳定。10月8日,珊玲在家属和国际SOS专业医护人员的陪同医院继续康复。
颅内动脉瘤的预后
颅内动脉瘤的预后与破裂与否,以及发病时的病情轻重有关。如果未破裂,在经过手术处理后可能会获得完全治愈;而如果出现破裂,则与发病时的病情轻重相关,临床常用HH分级来描述,刘珊玲的情况是出血后出现昏迷并有瞳孔改变,HH分级应是3-4级,统计数据表明3级病人完全痊愈的是50%,而4-5级重残与死亡的风险是80%。刘珊玲目前的状况,表明其意识清楚,仍存在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有望在进一步的康复治疗中继续恢复,最终回归社会。刘珊玲生病是不幸的,但另一方面在刘珊玲得到及时的、成功的治疗的同时,也不得不说刘珊玲是幸运的。
脑出血的根源---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不是肿瘤,是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被公众称之为“不定时炸弹”。在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较其它地区要高,高达2.5%~3.0%。这种疾病通常有50%的死亡率,只有20%-30%的患者会完全恢复,大部分的患者会留下残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我国每年新增动脉瘤患者约20万,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常见的急、危、重症。
我会不会患上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原因是什么?目前这个问题还不能准确回答,但目前看来动脉硬化性、感染、外伤是部分原因,但仍有大量原因不明。这种疾病是受先天因素影响(遗传因素)、后天因素刺激诱发造成的。其中后天诱发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专家建议,患有“三高”以及有脑出血家族病史的人群,尤其要定期进行专业体检,及早发现。目前颅内动脉瘤检查还不是常规体检项目,如果有头痛等不适情况,它可以通过无创的检查来检查出来,CTA或MRA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颅内动脉瘤趋于年轻化
这种疾病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虽然发病时刘珊玲只有37岁,但并不属于罕见,而且这种疾病目前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对于年轻人,不能大意。
颅内动脉瘤的最好处理时机是破裂前
如果诊断出来后就可以在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前进行干预,否则一旦破裂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再处理可能已经为时已晚。目前在西方国家,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前进行治疗的病人正在逐步上升,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病人相对下降;但我国则相反,依然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病人逐年上升,这表明我们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如果患有颅内动脉瘤怎么办?
1、对于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应尽早治疗,以避免症状继续加重,危及生命;2、对于直径5mm的无症状未破裂动脉瘤建议进行干预。如动脉瘤直径5mm应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判断,对于伴有子囊、多发、位于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后循环、预期寿命10年、伴有aSAH病史,有家族史或需长期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动脉瘤患者推荐积极干预;3未治疗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建议对其进行动态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动脉瘤进行性增大、形态改变者,建议进行干预。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有两种:1介入栓塞术和2开颅夹闭术。对于颅内动脉瘤,目前技术上相对成熟,最大的目标是在其破裂之前将其解除,就如在未爆炸之前,将颅内不定时炸弹拆除掉。因此病人不用害怕,有病早预防,早治疗。
颅内动脉瘤并脑出血的预防方法
1.当有血压升高,高血压性脑病或有出血倾向时,均应及时积极治疗,以免导致脑出血。
2.了解有关脑出血后遗症的药物的用法、作用和副作用。
3.脑出血后遗症的病人和家属应掌握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和诱发因素。
4.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戒烟戒酒。
5.重视脑出血后遗症的先兆征象,当发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昏沉思睡、性格异常时,要采取治疗措施,避免脑出血后遗症的发生。
6.日常饮食要清淡、低盐、低脂,少吃油腻和动物脂肪,以免造成血脂过高,促使动脉硬化。
7.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如果您喜欢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