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主编:霍晓川
医学博士,博士后,医院神经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中国卒中学会国际卒中介入培训学院导师。
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治疗,年手术量+,熟练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从事博士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负责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项目协调及数据统计分析,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中国卒中中心教材”等指南及教材撰写。
顺利的取栓千篇一律,有故事的取栓值得回味??每个取栓病例都有值得总结的内容!??昨天取栓的病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思路和操作,病因~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操作~精神可嘉,有待改进。
男,66岁,左肢无力伴言语不清15h
外院溶栓后,病情加重。
术前NIH13(构音2,面瘫2,左上4,左下4,感觉1)
病人到院后行一站式CTAVP检查:
平扫CT图像如下:
除了排除出血,还能评估梗死的部位,大小,血管高密度征,血管钙化情况,大概的血管走行情况。往往能提供很多重要信息,这例病人可见左侧V4段的钙化,基底动脉起始处的血管壁钙化,第四张可见左侧脑干梗死病灶与症状相符,基底动脉右侧脑干梗死层面,可疑的基底动脉栓子“点征”。
提示基底动脉近段中段闭塞,基底动脉尖端显影,右侧P1段缺失,左侧大脑后动脉显影良好,后交通无明显开放。
结合病变部位,考虑病因为基底动脉中下段ICAS病变基础上闭塞。
提示后循环广泛低灌注区域。联系导管室,麻醉(全麻),核酸,到导管室一边准备麻醉,一边冲洗组装材料,便于穿刺后直奔主题:1.5F多功能+Neuromax;
2.微导丝+微导管+中间导管(心玮6F);
3.备6x40Solitare铂金,2x10球囊。
1和2在CTA明确病变后可以直接准备好,缩短操作时间。
造影提示右侧椎动脉纤细,左侧颈动脉造影,正位晚期基底动脉尖显影,侧位可见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吻合,逆向代偿基底动脉尖(左下小图),也因此病人没有昏迷。左侧椎动脉造影发现椎动脉开口闭塞,远端椎动脉显影,结合CTA结果,考虑左侧串联病变可能性大。一路操作猛如虎(泥鳅+多功能+neuromax)瞬间直接通过。先远后近操作,neuromax路途如下:
远端残端??,病因是ICAS还是串联?侧位前壁有条缝隙,贴着前右壁通过闭塞到达基底动脉远端,释放支架。等待期间,替罗非班(欣维宁)动脉10ml+静脉6ml负荷量,静脉6ml/h泵入。solitaire支架打开后造影:基底动脉长段病变,局部可见明显“血栓突出征”,考虑局部栓塞。
跟进中间导管SWIM完全回收式抽拉取栓。第一次拉出的血栓。
血管开通,局部正位狭窄不严重,侧位可见基底动脉后壁斑块,狭窄率约50%。考虑病因还是v1闭塞残端形成栓子脱落栓塞基底动脉,但基底动脉中段狭窄,栓子卡在中下段??。观察后稳定,路途下以Solitare做保护装置,释放在v2段,回退系统至椎开口以下,观察是否近端有血栓,拟处理椎开口病变。Solitare保护下,中间导管行路图,未见明确血栓,于是使用中间导管回收了支架(未回抽)。保留导丝撤回到锁骨下造影,提示基底近端动脉再闭塞,一声叹息??。狭窄再闭塞了?还是V1栓子脱落?闭塞残端与第一次明显不同,考虑栓塞,打开支架评估。再次Solitare6x40到位。
所见即所得,大块栓子压在支架近端。SWIM抽拉吸结合的方式取栓。夹出的大块血栓
通了??
经长鞘送入5x19椎动脉支架。
支架成形术后
术后即刻全程显影良好,病人第二天NIHSS4分。
术后24h复查影像:
从开始ICAS的病因判断,到发现后循环串联病变,再到取通远端栓塞发现基底动脉狭窄。一直在思考病因的判断,入院结合梗死部位,闭塞部位,钙化部位考虑ICAS,术中证实基底动脉确实狭窄,符合部位判断病因,但并非狭窄急性闭塞,而是椎动脉闭塞残端栓子脱落栓塞,而又正是基底动脉的ICAS保护了基底动脉尖,栓子没有栓塞基底动脉尖引起昏迷,但病人侧枝代差,栓子本身又会引起脑干穿枝梗死,急诊开通能减少进展风险,改善预后。从直接通过近端进行远端取栓,到取栓支架保护下处理近端,再到栓子移位后再次取栓。技术操作层面,出现了“故事”,还好没有形成“事故”。先远后近,先进后远,都可行。
但操作上一定要减少栓子移位,本病例尝试支架保护下回退导管查看近端是否有血栓,未尝不可,但应注意支架应该半回收才有保护效果,但使用支架保护如果发现近端血栓也有处理的难处,直接抽拉仍有移位可能。这时远端放置保护伞下回退导管更为可行,保护伞下既可抽吸,也可以沿着保护伞上支架,但增加费用。
这时我想起了去年SLICE会议上讨论后循环串联,Costalat教授建议使用球囊Guiding在锁骨下动脉控制血流情况下操作,确实有其合理之处。
本病例一开始操作时使用泥鳅导丝,虽然操作中便于快速到达远端,但近端处理时需要更为仔细。
以往病例我采取微导丝超选通过,小球囊扩张跟进中间导管,抽吸上行,是多数能清除血栓的。
多一些故事,和大家分享,才能进步,欢迎批评指正!
往期回顾川流不息·第12期串联病变尝试快速通过受阻,球囊锚定通过快速解决战斗川流不息·第11期
基底动脉球扩后短期再闭塞:急诊动脉溶栓球囊扩张川流不息·第10期
双导丝技术:M2上下干起始处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川流不息·第9期
症状性双M2狭窄大脑前远端闭塞川流不息·第8期
V4复杂病变:压血栓,贴夹层,桥接狭窄成形川流不息·第7期
急诊取栓抽吸技术问题-“同轴”vs“裸奔”川流不息·第6期
婀娜支架力扛千钧川流不息·第5期
不用出门就能看病?人工智能——给未来医生赋能川流不息·第4期
ISC视频来了!急诊取栓历史——时间的皱折川流不息·第3期
当“中风”遇上新冠病毒——脑血管病专业诊疗如何防控?之《神经介入专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推荐意见》图文解读川流不息·第2期
巧用“开窗”,逐个击破——逆行入路支架辅助栓塞PICA多发动脉瘤川流不息·第1期
Mo.Ma保护联合BalloonAnchor技术助力颈内动脉慢闭开通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